共享單車漲價17倍,我快騎不起了

李迎
2024-08-02 21:00

一、多地共享單車再次漲價

曾幾何時,共享單車以其便捷、經濟的特性,成為城市打工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僅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更以其低廉的價格贏得了大眾的青睞。

然而,隨著近期廣州等多地共享單車的又雙叒叕漲價,讓這份便捷變得不再那么觸手可及。

更有網友曝光了在蘇州某豪華酒店經歷的17分鐘騎行、花費50元的奇葩事件,共享單車的身價一下暴漲約17倍。

圖片

圖源:抖音

盡管這次事件最終由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確認:車是酒店自己的車,酒店的定價也屬于合法范圍,并且酒店已經退還了相關費用,但是這反而還引起了網友們的不滿,“沒問題你為什么退款?”

網友自己則表示,這個車的收費價格標注字太小了,當時自己沒注意看,付款了才發(fā)現價格貴得離譜。

對此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表態(tài),企業(yè)對于自己的產品雖然擁有自主定價權,但必須做到明碼標價。

而對于“小字標注價格”是否足夠透明,是否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在匆忙中留意到這些細節(jié),顯然還有待商榷。

酒店方面的態(tài)度也頗受爭議,是否應更醒目地提醒消費者,成為了公眾討論的焦點。

更讓大家在意的是,這次的離譜價格并非是共享單車的特例,很可能在未來變成現實。

事實上,多個地區(qū)的詳細漲價規(guī)則已經被統(tǒng)計出來了。從1.5元/30分鐘到1.5元/15分鐘,再到部分地區(qū)的10分鐘計費,共享單車的計時規(guī)則變得越來越細致,而價格也水漲船高。

圖片

圖源:各地區(qū)軟件公開信息

而且這些共享單車的包月服務,作為曾經許多通勤族的福音,如今價格也悄然上漲,部分地區(qū)已突破20元大關。

網友們的反響最為直接。在社交媒體上,關于共享單車漲價的討論如火如荼,有的網友表示理解,認為漲價是企業(yè)運營成本上升的必然結果;而有的網友則表達了不滿,認為漲價過于頻繁,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范圍。

“以前是圖方便,現在還得考慮考慮價格。”這樣的話不知道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類似的評論不絕于耳。

與之相應的,還可以看到各種情緒態(tài)度的表達,有的人選擇放棄使用,有的人開始尋找替代方案,還有的人則在討論如何更經濟地使用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還會不會接著漲下去,未來還騎得起嗎?”很多人心里不免也有著這樣的疑惑。

然而,共享單車不斷漲價背后,是成本壓力還是市場選擇?是短期調整還是長期趨勢?這些問題,的確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二、這價非漲不可嗎?

而與普通人思考邏輯不同的是,共享單車的這次漲價,從業(yè)內專家的角度來看,并非無的放矢。

按照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的說法,現在的價格對于消費者來說確實偏高,但是這個價格才能夠支撐起這些共享單車平臺的整個平臺開支,包括人員工資、運營等各種費用,或許稍微還能有點盈利,但共享單車漲價不會一直漲下去。

范卉良更是表示,不贊同網上有的人說的“割韭菜”的說法,一個新事物或者新平臺在前期入市時很多都會以超低價吸引并占領市場,但要長期生存下來,還是自然要恢復正常市場的生存價。

的確,這已經是現代新興產業(yè)發(fā)展的老套路了。

初期,企業(yè)為了迅速占領市場,會采取低價甚至免費騎行的市場策略,以吸引用戶、培養(yǎng)消費習慣。

圖片

圖源:小紅書

然而,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長期盈利的需求則促使企業(yè)必須上調價格。

圖片

圖源:小紅書

根據從業(yè)人員的說法,共享單車的運營成本遠比外界想象的要高。

車輛的購置、維護、技術升級以及日常的投放和回收,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尤其是在大城市,由于使用頻率高,車輛的損耗速度加快,維護成本更是居高不下。

此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為了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共享單車企業(yè)也需要不斷投入資金進行技術升級和車輛更新。

在這種情況下,漲價成為了維持服務質量和企業(yè)存續(xù)的必要之舉,關鍵問題在于漲價之后的共享單車是否還是消費者的最佳選擇。

其實,當我們將共享單車漲價置于整個共享經濟的大背景中可以發(fā)現,不僅是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其他共享產品也出現了價格上漲的現象。

這些被戲稱為“共享刺客”的產品,反映出共享經濟從最初的野蠻生長,到如今逐漸往規(guī)范化、市場化發(fā)展。

用戶心理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從最初的驚喜和試探,到現在的理性和猶豫。

在共享經濟的早期,大多數用戶都吃到過“補貼”的紅利。也正因如此,當企業(yè)開始尋求盈利時,公眾的接受度卻成為一個復雜的問題。

這一轉變雖然符合市場經濟的規(guī)律,但對用戶而言,卻需要一個接受和適應的過程。

公眾對共享單車漲價的接受度,實際上是價格與服務之間的一個平衡問題。用戶希望以合理的價格獲得高質量的服務,而企業(yè)則需要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同時實現盈利。

這就要求共享單車企業(yè)在漲價的同時,也要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提高用戶體驗。

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做好透明溝通。企業(yè)需要向用戶清晰地傳達漲價的原因,以及這部分額外費用將如何用于提升服務質量。

同時,也需要傾聽用戶的聲音,不斷優(yōu)化服務,以贏得用戶的信任和支持。

共享單車漲價是一個復雜的現象,涉及到市場規(guī)律、企業(yè)運營成本用戶心理等多個方面。

在共享經濟的大潮中,漲價可能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但如何平衡好價格與服務,提高公眾的接受度,是共享單車企業(yè)需要深思的問題。

三、不必在一棵樹上吊死

當然,企業(yè)漲價有他不得不這么做的理由,咱們消費者也不是非得去捏著鼻子接受。

當你發(fā)現,每天上下班的通勤中,原本共享單車是你的省錢小幫手,但現在一算下來騎個車比坐公交和地鐵還貴,心里當然會有些不是滋味。

那么當共享單車不再是經濟實惠的代名詞,我們這些普通消費者就得開始動動腦筋:是不是該考慮買輛自己的小車,哪怕是買輛自己的自行車、電動車,亦或是干脆走路鍛煉鍛煉算了?

不過,要是大家都這么想,對于共享單車行業(yè)而言可能就意味著用戶流失,生意難做。好的一面就是,它會迫使共享單車企業(yè)必須在未來的價格設定上更加謹慎和合理。

另一方面,這波漲價,說小了是幾毛錢、幾塊錢的事,但它也確實觸動了大家的信任神經。

不少打工人都會去考慮,共享經濟還是那個方便又省錢的選擇嗎?這種疑惑,可能還會使得共享經濟的其他小伙伴也感到壓力山大。

要知道,消費者對共享經濟的期待是便捷、經濟,而漲價可能會導致消費者對共享產品的信心下降。

并且,未來共享經濟領域內的其他新產品也很可能會受到這類事件的影響,消費者可能會對新入局的他們保持足夠的警惕,對價格變動更加敏感。

畢竟,消費者一旦覺得這些都是套路,下次再有新的共享產品出現,大家可能就會搖搖頭,心里默念“我可不上這個當”。

共享單車,說到底,是為了方便大家,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所以,漲價可以,但別忘了初心,別忘了產品誕生的意義和背負的社會責任。

在漲價的同時,要考慮如何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別讓“共享”這兩個字變味。

共享單車漲價,同樣也可以看作是挑戰(zhàn),是機遇。它提醒我們,共享經濟要走得遠,需要的不僅是企業(yè)的智慧,更需要消費者的理解和支持。

做共享經濟的企業(yè)都應該思考,如何在這個充滿變數的市場中,找到那個讓大家都開心的平衡點?

同時,企業(yè)也要挖掘除了漲價以外,還有沒有可能探索新的商業(yè)模式來確保產品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比如通過廣告合作、跨界營銷等方式來增加收入,減輕對單一租金收入的依賴。

共享的未來,是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需要我們共同守護,讓它更加健康、更加充滿活力。

1、該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商派觀點或立場,文章為作者本人上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info@dsb.cn
相關閱讀
而之前,哈啰單車的收費規(guī)則是前30分鐘元,之后每15分鐘1元,相當于1小時3元。同樣,不止是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也在悄悄漲價,從最初的2元每小時,漲到3元每小時,漲幅50%。國家信息中心近日發(fā)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fā)展年度報告》顯示, 2020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guī)模約為33773億元,同比增長約。其中,交通出行與生活服務分別占比、。2020年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為億人。
4月10日消息,有網友近日發(fā)帖稱,美團單車、哈啰單車共享單車節(jié)假日漲價,起步價從原來的1.5元/15分鐘,漲至1.8元/15分鐘。部分網友稱,企業(yè)此番悄悄漲價,有“刺客”嫌疑。對此,美團工作人員回應稱:節(jié)假日人力成本、運維成本普遍上漲。共享騎行是重資產投入,算上折舊和人力費用,如不在部分城市進行價格動態(tài)調整,則很難維持運營。
3月19日,微博話題#上海哈啰單車半小時收費元#引發(fā)網友熱議。據了解,2019年4月29日,哈啰單車首次將計費標準從每30分鐘1元調整為每30分鐘元。但目前,哈啰單車在上海的收費規(guī)則為前15分鐘元,之后每15分鐘1元,相當于1小時元。哈啰出行對此表示,近期并沒有在包括上海、北京在內的地方調整價格。更有網友表示,同樣的套路,屢試不爽。下半場仍離不開用戶,但更追求平臺給予用戶良好的服務體驗。
顯而易見,廣大用戶永不樂于接受這波漲價,即使只有幾塊錢的漲幅。對此,哈啰方面回應,近期并沒有漲價。幸運的共享單車企業(yè)通過漲價回籠資金,不幸的共享單車品牌已然破產。3月中旬,小鳴單車商標宣布被拍賣,成為首個共享單車破產品牌。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頻頻漲價,背離了其利用閑置資源、利用互聯網低成本優(yōu)勢方便用戶的初心。
4月12日消息,近日,不少消費者發(fā)現,在上海普通商場內,不同品牌的共享充電寶在悄悄漲價。在杭州西湖景區(qū)有游客發(fā)現街電、怪獸充電、小電等充電包收費高達每小時10元。近日,有網友提供的青桔單車計價規(guī)則截圖顯示,青桔單車前15分鐘收費1.5元,然后每10分鐘收費1元,這樣算下來,1小時收費高達6.5元。對此,青桔單車有關負責人表示:“暫時沒有調價計劃?!?/div>
最近,共享充電寶又集體漲價了,在商圈、醫(yī)院這樣的特殊場景,價格漲到了每小時3~4元,而在一些酒吧夜店,租用價格甚至高達10元。而每24小時封頂費用,為24元~40元,總封頂價,已經達到了99元。2018年4月,美團全資收購摩拜,到年末,摩拜的收入為億元,但它的虧損卻高達億元。從2017年、2018年上百億的融資規(guī)模來看,資本對這一行業(yè)十分看好。共享經濟的盈利模式大同小異,主要是靠租賃。
3月19日消息,微博話題#上海哈啰單車半小時收費元#今日引發(fā)網友關注,對此,哈啰出行表示,近期并沒有在包括上海、北京在內的地方調整價格。但目前,哈啰單車在上海的收費規(guī)則為前15分鐘元,之后每15分鐘1元,相當于1小時元。對于上海哈啰單車的計費規(guī)則,有網友表示,使用共享單車就是為了節(jié)約,漲價后的價格不如坐公交、地鐵。更有網友表示,同樣的套路,屢試不爽。
上海哈啰單車再次漲價
3月19日消息,據澎湃新聞報道,自2019年4月哈啰宣布漲價后,上海的哈啰單車再次漲價。報道稱,目前,哈啰單車在上海的收費規(guī)則為前15分鐘1.5元,之后每15分鐘1元。針對此次漲價的原因,哈啰出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共享出行行業(yè)經前期無序投放,轉入精細運營和產品服務升級周期,行業(yè)普遍的運維人力投入和產品折舊成本增長。同城市與行業(yè)同類產品定價基本趨同,未發(fā)現大幅脫離行業(yè)平均水平的情況。
據了解,第二輪治理行動一周以來,美團日均清理清潔共享單車3.5萬輛,截至5月15日已匯總清點超24萬張“小廣告”,重達500斤。今年3月,美團單車在北京率先啟動了第一輪“小廣告”專項治理行動,第一周共無差別清理清潔共享單車超過8萬輛,鏟除收集貼紙類小廣告約100公斤。美團單車北京相關負責人表示,美團已經建立了單車“小廣告”長效治理計劃,并不斷改進小廣告清理工作標準,持續(xù)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李迎
你好,我是李迎
    亚洲无码高清自拍偷拍自慰av网站,免费高清无码黄色网,欧美一级片免费在线观看,午夜毛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