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英國網購支出達80億,通脹走低,消費仍難復蘇
通脹放緩也打消不了英國消費者對未來的經濟狀況的顧慮。
近期,Adobe數字經濟指數發(fā)布了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在2023年1月,英國購物者在網上總共花費了80億英鎊,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1.4%。
在具體渠道上,通過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進行購物的人變得更多,1月有59.7%的訂單來自移動端,比去年同期高出10.3%,總價值高達47億英鎊。
在購買品類上,能源價格的飆升讓加熱毯、熱水袋、防風罩、外套和拖鞋等保暖用品的需求暴漲,此外,AirPods、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游戲機等產品依然保持著強勁勢頭,電子產品迎來了一波消費熱潮。
送貨方式方面,有8.2%的在線訂單使用了點擊取貨服務,高于6%的歷史水平。這說明,隨著生活成本的上升,英國消費者更希望減少送貨費用,而不是為了達到免費配送門檻而增加消費金額。
此外,先買后付(BNPL)服務的使用有所增加,1月份,先買后付的網購占比為12%,同比增長10.7%,平均訂單價值也上漲18%。
網購總支出下降、花費更少并自行取貨的訂單量提升以及先買后付服務量上漲等種種跡象表明,英國消費者的各項開支變得更加謹慎了。
其實,英國消費者的巨大壓力早已有之。
此前英國通脹持續(xù)高企,來到近40年的最高位,使得人們不得不承受物價飛漲,實際工資卻在下降的局面。研究表明,英國民眾包含獎金在內的工資已經上漲了6%,但依然無法跟上超過10%的通貨膨脹的上漲步伐。
可支配收入變少了,消費支出自然下降,Adobe的另一份數據顯示,在去年11月至12月的圣誕旺季期間,消費者在線總支出為224億英鎊,同比下降10.1% 。而全年來看,2022年消費者在線消費總額與2021年相比,下降了8.6%,降至1106億英鎊。
與此同時,能夠緩解消費壓力的先買后付、自行取貨等服務受到歡迎,英國金融能力中心的受托人Jane Goodland 表示,生活成本危機的積壓,讓幾乎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在涌向先買后付。
目前來看,雖然英國央行指出,通脹已經得到了控制,但消費者對自身財務狀況的擔心依然存在,甚至在整個歐洲也出現了這種趨勢,前不久速賣通就在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國家試點了分期付款和貨到付款服務,這也說明,短期之內消費者依然會精打細算地面對每一筆支出,電商平臺們還得繼續(xù)依靠打折促銷維持銷量,而增長放緩的危機也遠沒有結束。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