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危機背后的大陰謀!
作者 | 范智林
來源 | 金融智庫(ID:jinrongo2o)
一、蔚來缺芯停產,短缺不容樂觀
3月26日,市場突然傳出一則重磅消息,蔚來汽車將停止生產5個工作日。
一般來說,像汽車廠這種流水線生產的車間,是采用三班倒作業(yè),即工人休息機器不休息。所以突然宣布停產,肯定是出了什么大問題。
果不其然,蔚來方面透露的停產原因是,半導體短缺,所以沒辦法繼續(xù)生產。
蔚來方面稱,半導體的整體供應緊張,已經影響公司今年3月份的汽車產量,預計2021 年第一季度將交付約19500輛汽車。
而此前在2020年四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李斌曾透露,蔚來汽車2021年一季度預計交付20000-20500輛汽車。
換而言之,缺芯將讓蔚來汽車的產能被迫削減了2.5%~4.9%.
這則消息,進一步做實了此前市場對于汽車芯片供應短缺的擔憂,看來2021年的缺芯危機,會比預期嚴重得多。
因為此前各大車企只是因為缺乏芯片而宣布減產,而現(xiàn)在蔚來則是直接宣布停產。這說明之前的短缺是有緩沖余地的,而目前的短缺可能是驟然性的。
早在去年12月,德國大眾就率先宣布,由于芯片供應不足,將調整公司在中國、北美、歐洲的汽車產量。隨后福特、豐田、日產等多家車企也紛紛跟進,陸續(xù)削減產能。
當時中汽協(xié)表示:車企芯片供應短缺的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并沒有媒體報道的那么嚴重。部分企業(yè)可能在明年一季度收到影響,但就全年而言,芯片短缺影響將不會太大。
現(xiàn)在看來,中汽協(xié)此前的預估可能還有些過于樂觀!
二、缺芯到底有多嚴重?
特朗普當總統(tǒng)的時候,雖然整天嚷嚷著要制裁中國的高科技產業(yè),斷供中國的芯片。但實際上,除了華為以外,中國高科技企業(yè)的芯片供應并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然而這一次卻不一樣,不僅中國的手機廠商缺高端芯片,外國的手機廠商也缺芯片,甚至連家電、汽車行業(yè)需要用到的普通芯片,也出現(xiàn)了短缺的危機。
按照目前市場的說法,主要原因有四個:
第一是新冠疫情導致全球部分芯片廠停產或削減產能,令2020年的芯片產量減少。
第二是疫情后的居家隔離和美聯(lián)儲的大放水,導致了市場對電子產品的需求量不降反身,出乎了市場的意料。
第三是在5G推動下,全球電子消費領域對芯片的需求迅速增加,部分芯片廠減少汽車芯片產能,拿去生產電子產品的芯片。
第四是去年華為被美國政府制裁后,采購了大量芯片囤積,所以讓市場上的芯片存貨不足,沒有了緩沖的余地。
上述四大原因中,前兩個是跟疫情的影響有關系,一個是跟新技術革命帶來的需求增長有關系,另一個是跟中美貿易戰(zhàn)有關系。
考慮到疫情的影響終將會過去,中美貿易戰(zhàn)雖然仍在繼續(xù),但是主戰(zhàn)場已經從高科技領域轉移到農產品上面去,所以影響也會削弱。
因此目前的缺芯危機,主要還是短期供需錯配所造成的,應該不會持續(xù)很長時間。
總的來說,就是整條產業(yè)鏈對于新冠疫情影響的誤判,所以對猛增的市場需求反應不過來,才造成這種措手不及的局面。
三、事實并沒有那么簡單
既然從基本面來看,缺芯危機不會持續(xù)很久,那么為何目前的缺芯問題,似乎比前幾個月還要嚴重了呢?
老范認為,這里頭不乏有人為制造緊張的因素。
因為目前全球芯片市場總體上是供不應求的,這種情況下上游供應商如果要求漲價,那么下游廠商往往只能被迫接受。
所以對于芯片代工企業(yè)來說,現(xiàn)在不趁機漲價狠狠撈上一筆,以后就很難有這么好的撈錢機會了,所以芯片廠商有迫切的漲價意愿。
但是大家都是長期合作伙伴,所以漲價還需要找個合適的理由,并且制造出一種“手慢無”的緊張氛圍,才能讓下游廠商心甘情愿接受。
而對于下游廠商來說,我心里雖然知道上游供應商的如意算盤,但是在供應緊張的情況下,頭鐵不接受漲價,也害怕會被趁機給小鞋穿。
那怎么辦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配合著表演,然后再趁機把終端產品漲價,將損失的利潤轉嫁給下游的消費者,到時候自己也還能趁機撈上一筆。
其實這種騷操作,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屢見不鮮。
例如去年澳洲找借口給鐵礦石漲價時,國內的貿易商、期貨上的資本家個個都在幫忙制造恐慌,甚至鋼鐵廠也都樂于順水推舟,配合著表演。
因為鐵礦石漲價了,海外礦山就能躺著賺錢,貿易商、鋼鐵廠能夠在期貨上做多套保,抵消掉損失的利潤,而資本家則獲得了一波單邊大行情。
甚至于說,用鋼大戶的地產商,也可以通過給房子漲價,抵消掉鋼材漲價所帶來的成本增加,而只有最終端的消費者,不得不承受下漲價所帶來的一切惡果。
所以目前汽車廠、電子廠紛紛在喊缺芯的聲音背后,預示著2021年終端商品漲價的必然趨勢。
此前經常掉價的特斯拉汽車,最近已經連續(xù)上調了兩次價格,累計漲了2%多。
因此有打算買車、買電子產品的朋友,還是要趁早下手為妙,不然等到年底或者明年,恐怕就不是現(xiàn)在這個價格了!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