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肉冒充牛肉干,還賣了800萬,直播間賣的東西有多少是假的?
1、賣了800萬的牛肉干,竟然全都是鴨肉!
這年頭,掛羊頭賣狗肉的事情不少,十有八九是在直播間里。
3月11日,編輯從揚州警方獲悉,近日有一起價值800萬余元的假牛肉干案件告破,在當天還上了熱搜。這件事情,還要追溯到去年。
2020年9月,江蘇揚州市民王先生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了。
他在直播間里看到一款牛肉干,主播宣稱自產(chǎn)自銷、買一送一,2斤牛肉干只要99.9元。
聽起來真便宜,而且視頻中展現(xiàn)出各種草原風景、蒙古包、民族服飾、手作牛肉干場景,也讓王先生覺得貨真價實。在彈幕的一片稱贊聲中,他花了99元買回了4袋牛肉干。
99月4袋,淘寶上正常的價格是買不到的,一般來說,2斤牛肉干市場價應該在160元左右才是比較正常的。如此“物美價廉”,買到就是賺到,也難怪能吸引那么多人去買。
然而,王先生吃了之后,覺得口感不對。他把牛肉干拿到專業(yè)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才發(fā)現(xiàn)自己買到的“牛肉干”全都是鴨肉,100%!
(截圖來源:騰訊網(wǎng))
沒想到自己買到了假貨!王先生很生氣,于是他報了警。
揚州派出所的民警經(jīng)過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直播間的賬號地址是在內(nèi)蒙古,但售后地址卻是在蘇州,順著這條地址,民警對這一案件的直播電商展開了抓捕。
很快涉案的人員就被警方控制住。經(jīng)過審訊后,警方得知,這家專門售賣假牛肉干的直播電商,在短短的4個月內(nèi),竟然售出了800多萬元的牛肉干。
而且,直播間里滾動如潮的好評彈幕全是刷的,提供這一“刷屏”宣傳服務的,是成都的一家公司,專門負責為其點贊、刷單、包裝。而主播在直播推銷這一產(chǎn)品時,往往也會將場景布置成草原風格,用真的牛肉干進行帶貨,營造出一種真實的氛圍。
這種鴨肉干的出廠價十分便宜,每斤只要二十多元,直播間售價要五十多,再用超低價的噱頭吸引消費者,這群人賺得盆滿缽滿。
2、直播間賣假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假牛肉干的案子告破,也算是大快人心了。但是,現(xiàn)在直播賣貨這么盛行,還有很多賣假貨的不法分子依然逍遙法外。
而且,打假不易,立案偵查告破,這一過程更是費時費力,一個假牛肉干的案子尚且花了數(shù)月,其他大大小小的造假要如何去分辨和維權呢?
說到直播間賣假貨,不免讓人想到了去年辛巴賣假燕窩的事情。
一個坐擁數(shù)百萬粉絲的大主播,卻不愛惜羽毛,因為一點小恩小惠就蒙蔽了雙眼。去年雙十一期間,辛巴直播間賣出的燕窩被人質疑是假的,他還口出狂言要一查到底。
事情幾經(jīng)反轉,幸好“職業(yè)打假人”王海一路死磕到底,最后曬出檢測報告,真正將假燕窩給錘實了。
大主播賣假貨并非孤例,去年12月,羅永浩帶貨的“皮爾·卡丹”羊毛衫也翻了車。不少網(wǎng)友聲稱自己在直播間買到這款羊毛衫質量有問題,有人懷疑自己買到了假貨。經(jīng)過專業(yè)機構的檢測,羅永浩直播間的這一產(chǎn)品果然是“非羊毛制品”。
之后,羅永浩主動承認、道歉,向公安機關報了案,還承諾對購買了的消費者進行三倍賠付。維權的案件執(zhí)行周期長,他自己先墊付,也算是挽留住了自己的口碑。
不管是“知假售假”,還是“不知假售假”,最終受害的都是消費者,大主播可能顧及品牌形象,不敢貿(mào)然賣假貨自砸招牌,一些不知名小主播售假,消費者要追究和維權就更為困難了。
近日,深圳一女子直播賣各種國際名牌包,價格只要幾百塊,不免讓人質疑其真假,有人稱,這位主播帶貨的時候,滿嘴名牌熱款頭頭是道,更是聲稱自己有廠給名牌做代工,所以價格便宜。
這么便宜的名牌,很快被人舉報,當警方到達地方時,這女子已經(jīng)不在了。不過,經(jīng)過警方進一步的實地調(diào)查和詢問,確定了該女子確實長期從事售假直播,目前已經(jīng)掌握到涉案人員的信息,將繼續(xù)進行聯(lián)系和尋找。
自直播帶貨成為一大風口以來,各種售假亂象層出不窮,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這樣的違法行為,必定不容姑息。針對直播賣假貨的問題,有關部門一直以來都在嚴厲打擊。
今年年初,廣東中山市港口警方破獲了一起直播售賣假品牌服飾案件,一年涉案400萬。
去年8月,浙江某直播間知名網(wǎng)紅主播廖某前一秒還在試穿服裝產(chǎn)品,后一秒鏡頭內(nèi)出現(xiàn)一群便衣警察,將主播抓走。
廖某僅僅是直播被抓的一個。去年,警方耗時2個月,在浙江多地抓獲售假犯罪團伙5個,查出窩點8處,抓捕41位犯罪嫌疑人,當場繳獲假冒多個奢侈品牌的箱包、服飾等各類商品3000余件。
如果沒有消費者的舉報和警方的介入,這些假貨將欺騙更多人。
這樣的直播騙局,現(xiàn)在仍很猖獗,而警方們的打假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3、眼見也不一定為實,你應該了解的直播內(nèi)幕
上文中提到的假牛肉干案件,或許可以為我們揭開直播帶貨內(nèi)幕的冰山一角。
據(jù)該案警方透露,這家直播電商首先是打出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吸引消費者;再利用各種實物、服化、特效進行擺拍,營造出一種身在草原蒙古包的氛圍,讓消費者信以為真;而直播間的彈幕都是提前寫好定時發(fā)送的,各種點贊和評論也含有“水分”。
營造出一種“虛假繁榮”,再利用跟風心理和馬太效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就會動心,這一點,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屢試不爽。
該案件背后的始作俑者是一名職業(yè)“淘客”,手中掌握著很多商品和公司的資源。他聯(lián)合多方人脈,打通了假貨生產(chǎn)、銷售、網(wǎng)絡推廣的全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專門的公司和工作人員負責。
很多職業(yè)售假直播的背后,基本上都是這樣一條邏輯:先打通假貨供應鏈,再找人直播,找人營銷和售后。有的主播很全能,一條線全包攬;有的主播,他們或心知肚明,或不明就里,成為了利益驅使的傀儡。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應該為欺騙和售假付出代價。
當消費者面對白菜價的名牌奢侈品、低價包郵的服飾化妝品、超低價牛肉干時,應該仔細想想: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真有這么多便宜等著自己去占嗎?
所以,看到低于常理的價格、無法憑肉眼辨別的真?zhèn)螘r,消費者應該長個心眼,要知道,現(xiàn)在的好評都是可以刷出來的,屏幕上呈現(xiàn)的一切都可能是假的。而一旦被騙,維權之路舉步維艱。
直播帶貨成為風口,目前這一行業(yè)尚未沉淀下來,假貨橫行,讓人想起了當初的淘寶、拼多多。在發(fā)展初期,這些電商都沒有逃過“遍地假貨”的指責,巨大的利益誘惑下,直播又怎能幸免?
面對目前這樣的直播電商現(xiàn)狀,消費者千萬不能掉以輕心,盲目貪圖小便宜。
“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已在暗中標好價格”,當你了解,在這個時代,眼見也不一定為實時,你就有可能逃過被坑的命運。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