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拿下廣汽大單
華為成車企眼中香餑餑。
1、廣汽將與華為聯(lián)合打造一個全新汽車品牌
繼華為四界之后,鴻蒙智行又將有新“界”加入?
1月11日,廣汽集團發(fā)布公告,第六屆董事會第78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GH項目的議案》,同意公司投資設立GH項目公司(暫定名,已登記注冊為準),注冊資本為15億元。

圖源:廣汽官網
公告內容顯示,廣汽集團計劃以本項目公司為載體,與華為深度融合各自優(yōu)勢,通過聯(lián)合定義和設計,在產品開發(fā)、營銷策略以及生態(tài)服務等多個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打造基于全新架構、技術領先的全新的汽車品牌,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車型產品,為消費者帶來更具前瞻性的智能化出行體驗。
后續(xù),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表示,目前華為車BU、廣汽雙方已經開始聯(lián)合辦公,致力于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車型產品,首款產品將定位于30萬級豪華智能新能源車。
顯然,雙方的合作已經正式向著明確方向推進了。
認真說起來,這其實不是華為和廣汽的第一次合作了。
最早追溯到2017年,廣汽集團就和華為開啟了戰(zhàn)略合作,不過當時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智能網聯(lián)領域。
一直從2020年到2023年雙方的合作還是在不斷加深的,合作范圍和領域都在拓寬。
2021年,廣汽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埃安AH8車型進行華為HI模式試點,此次試點結合了廣汽GEP3.0底盤平臺與華為全棧智能汽車技術??梢钥醋魇请p方合作落地具象化。
不過到2023年,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雙方開始在合作因為合作主導性問題產生分歧。AH8項目從聯(lián)合開發(fā)模式轉變?yōu)閺V汽集團自主開發(fā),華為成了供應商。

圖源:廣汽官網
早在雙方分手前就有傳言稱,華為供應商價高且不受控,廣汽和華為合作是沒有議價能力的,不能掌握價格控制權。外界普遍認為是廣汽不想將主導權共享給華為才導致的分手。
針對分手這件事,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財報說明會上表示,獨立開發(fā)能夠更快地響應市場需求。表明只是為了市場需求而做出的調整,沒有正面回應是否是因為擔心主導權被華為分走。
直到2024年,雙方關系迎來轉折。
先是3月,廣汽傳祺加入華為鴻蒙生態(tài),成為首批加入鴻蒙生態(tài)的汽車品牌之一。
4月,傳祺和華為聯(lián)合創(chuàng)“新”計劃,重點圍繞智能底盤、智能人機交互等領域深入合作。
9月,廣汽與華為在華為全聯(lián)接大會期間簽署了數(shù)字化戰(zhàn)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計劃加強在數(shù)字化領域的合作深度和廣度,并在研發(fā)數(shù)字化、業(yè)務智能化、生產智能化、營銷數(shù)智化、企業(yè)全球化、ICT(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聯(lián)合創(chuàng)新以及人才培養(yǎng)等多方面開展合作,發(fā)揮彼此優(yōu)勢,實現(xiàn)資源互補,共同促進智能汽車技術創(chuàng)新和領先。

圖源:微博
也是同月,廣汽傳祺概念車1 Concept正式發(fā)布,該車采用“華為方案”,搭載華為鴻蒙座艙和乾崑ADS 3.0智駕系統(tǒng),預計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發(fā)布量產車型。
雙方復合,不僅關系更加親密了,合作速度也更快。
同年11月,廣汽官網宣布,廣汽與華為簽署了深化合作協(xié)議。廣汽集團將在傳祺、埃安和昊鉑之外,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廣汽將以新品牌為載體,與華為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通過產品開發(fā)、營銷及生態(tài)服務等領域的合作,為用戶帶來智能化體驗。

圖源:微博
時隔一個多月,廣汽又正式宣布投資設立GH項目公司,雙方合作加速落地,進入了新的里程碑階段。
2、廣汽日子不好過
從之前強勢要求自主開發(fā),到現(xiàn)在重新轉頭尋求和華為深入合作,廣汽的轉變著實有點大。部分網友也對此表示不解。

圖源:微博
是什么讓之前那么堅持自主開發(fā),掌握主導權的廣汽不得不放下身段呢?
當然是業(yè)績??!
汽車市場競爭加劇,燃油車受到新能源汽車沖擊,銷量下滑明顯。造車新勢力不斷涌現(xiàn),或背靠大廠,依托大廠資源打造產品優(yōu)勢,或大廠下場親自造車,越來越多新玩家涌入汽車賽道。玩家越多,賽道越擁擠,后來者想要占據(jù)一席之地的可能性越低。
此外,受到消費觀念等多方因素影響,各家車企為了銷量開始瘋狂內卷,今天你賣7萬9,明天我就賣5萬,你優(yōu)惠一千,我就優(yōu)惠五千,將汽車價格卷到一個少見的低價區(qū)。對于傳統(tǒng)車企其實是很受影響的。
在汽車領域耕耘幾十年的廣汽對行業(yè)變化也相當敏銳,新能源汽車無疑是逐漸占領汽車市場,盡快遷移賽道迫在眉睫。
目前行業(yè)競爭激烈,作為傳統(tǒng)造車企業(yè)的廣汽無疑有多年造車積累下的經驗和技術,但是在智能駕駛方面,還是需要依托大廠技術。畢竟,新能源+智駕才是未來的主流方向,互聯(lián)網大廠+車企的合作模式也在被反復驗證可行性。
而在大廠中,既能提供互聯(lián)網技術支持,同時擁有一定造車經驗,還可以減少雙方合作摩擦,有較高磨合度的,放眼看去,好像只有前合作對象華為。
兜兜轉轉一圈,還得是華為。
當然,問界的成功也給了上汽再度合作華為的底氣。
除了外部競爭加劇業(yè)績壓力,自身業(yè)績下滑嚴重也迫使廣汽不得不向華為尋求合作。
廣汽集團提出“萬億廣汽”戰(zhàn)略,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xiàn)產銷超475萬輛、營收1萬億、利稅1千億。
不過就2024年的業(yè)績表現(xiàn)來看,廣汽離這個目標是越來越遠了。

圖源:廣汽官網
2024年全年,廣汽集團累計產量為1916615輛,同比下降24.21%,累計銷量為2003058輛,同比下降20.04%。
具體到各個品牌來看,廣汽本田累計產量416127輛,同比下降36.1%,銷量470633輛,同比下降26.52%。
廣汽豐田累計產量736008輛,同比下降22.53%,累計銷量738000輛,同比下降22.32%。
廣汽傳祺累計產量405528輛,同比上漲0.31%,累計銷量414591輛,同比上升1.99%。
廣汽埃安累計產量356749輛,同比下降28.66%,累計銷量374884輛,同比下降21.9%。
除了傳祺有微弱上漲外,其他三大品牌產銷大幅度下滑。從新能源到為廣汽做出巨大貢獻的合資板塊,全線崩塌。
根據(jù)廣汽2024年年度業(yè)績預告公告的內容,廣汽預計 2024年度實現(xiàn)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322890萬元到362890萬元,同比減少72.91%到 81.94%。
對此,廣汽做出的解釋是受汽車行業(yè)價格內卷、競爭格局劇變等因素影響,汽車銷量減少;同時為應對市場競爭,公司及投資企業(yè)追加銷售補貼等商務政策的投入約180億,綜合導致的利潤下降。
換個理解方式就是,廣汽面對激烈的競爭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但是最后卻收效甚微,甚至難以遏制下滑態(tài)勢。
為了萬億戰(zhàn)略,也為了完成2025年年度銷量增長目標,廣汽要尋求新增長點,僅僅依靠傳統(tǒng)合資板塊顯然已經不能廣汽的需求,發(fā)力新能源汽車迫在眉睫。
所以廣汽不得不向華為“低頭”。
3、沒有鴻蒙智行第五界
自從廣汽和華為重歸于好,甚至關系更從前,坊間就有不少傳言稱,繼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后,鴻蒙智行將會迎來和上汽合作的第五界。
不過華為方面曾經表示過,鴻蒙智行只有四界。
所以第五界估計是不可能了。
據(jù)了解,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目前有三種合作模式。一種是零部件供應模式,也就是華為提供標準化模塊。另一個是解決方案模式,也就是Hi模式,華為提供全棧集成解決方案。以及最后以華為四界為代表的鴻蒙智行模式。
按照廣汽和華為之前合作埃安AH8項目的經驗來看,雙方應該會延續(xù)Hi模式。
不過,目前Hi模式合作的阿維塔、極狐等,市場表現(xiàn)其實并不如四界。廣汽如果想要提振業(yè)績,可能需要和華為尋找更深入的合作模式。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