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商平臺集體虧損,電商市場增速放緩
今年以來,眾多跨境電商平臺都一改往日的疲態(tài)逐漸迎來增長,但韓國電商平臺卻集體陷入虧損狀態(tài)。
近日,據(jù)韓國商業(yè)日報稱,8家韓國主要電商平臺集體陷入了資金難題,在2022年,它們的總虧損額幾乎相當于它們的資本盈余總額,換句話說,它們幾乎用盡了來自投資者的資金。
具體來說,Coupang虧損了6萬億韓元,Kurly虧損了2.1萬億韓元,TMON虧損了1.3萬億韓元,WeMakePrice虧損了6576億韓元,韓國零售巨頭新世界(Shinsegae)旗下的電商品牌SSG.COM也虧損了2898億韓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2月,SSG.com剛從現(xiàn)有支持者Affinity Equity Partners和BRV Capital Management那里額外籌集了3000億韓元(2.51億美元)融資。
在這些虧損的電商平臺中,除了Coupang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xiàn)了扭虧為盈,其它七家電商平臺的虧損未來很有可能將進一步增加。
虧損持續(xù)出現(xiàn),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韓國本地市場逐漸趨于飽和, 而且近兩年,韓國電商發(fā)展已經(jīng)有減速的跡象出現(xiàn)——2022年,電商銷售在韓國零售總額中的占比為26.7%,相比2021年的26.6%僅增長了0.1%。
客觀來說,韓國的電商發(fā)展條件是較為不錯的,作為全球第六大電商市場,此前有研究機構(gòu)預測韓國2022整年的收入僅次于中國、美國、日本、德國和英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曾預測,到2026年,韓國的電商市場規(guī)模或?qū)㈩I(lǐng)先日本市場約12%。
但大多韓國電商現(xiàn)如今的發(fā)展并不樂觀,這便導致了投資者情緒不高,部分電商平臺很有可能因為無法籌集,暫時擱置上市計劃。例如,Kurly就曾在1月宣布無限期推遲韓國Kospi上市。
為了改變現(xiàn)狀,一些電商企業(yè)開始調(diào)整策略,以尋求新的收入增長機會。
就在前幾日,有消息稱Coupang正在計劃進入印度市場。印度政府官員透露,已經(jīng)收到韓國政府的申請,其中Coupang表達了進入印度市場的興趣,與Coupang代表團的對話可能將于下個月開始。
但這一改變也存在相應(yīng)風險,眾所周知,Coupang最標志性的服務(wù)就是Rocket Deliver,在韓國市場時,用戶凌晨24點前下的訂單,第二天就可以送達。而想要在印度市場維持這一核心競爭力,則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時間和精力去打造物流體系,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除了Coupang外,Kurly、SSG.COM和LotteShopping也正在投資大型物流中心和營銷,想以此獲得更好的融資條件。
總的來說,雖然韓國是全球第6大電商市場,但是相比其他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且市場逐漸飽和也在促使各大電商平臺做出新的改變。對依舊選擇深耕韓國的電商平臺來說,未來或許將面臨不小的挑戰(zhàn)。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quán)行為,侵權(quán)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