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出海簡史
近日,“阿里巴巴將在新加坡建立全球總部”的傳言登上熱搜,對此,阿里巴巴集團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辟謠,“不實,系誤讀”。
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正在逐漸成為阿里巴巴的重要戰(zhàn)略。比如阿里云區(qū)域總部,Lazada總部都位于新加坡。
相比字節(jié)跳動、拼多多近兩年才瞄準海外市場,阿里巴巴布局跨境電商業(yè)務,甚至可以追溯至十多年前,在業(yè)界堪稱名副其實的先行者。
值此之際,我們也順勢回顧一下阿里巴巴十幾年來的出海歷程,或許可以為新一年的跨境市場,找到更多錨點。
阿里掌門人逍遙子張勇曾為阿里巴巴進一步明確了三大戰(zhàn)略:消費、云計算和全球化,并將其作為阿里巴巴面向未來堅定不移的方向和指引。
在回顧阿里巴巴的出海歷程中,我們也不妨從電商、物流、云計算這三個角度梳理脈絡。
早在2010年,阿里面向海外客戶的跨境電商平臺全球速賣通即已成立,業(yè)務模式由最初的B2B形態(tài),逐漸轉向了B2C企業(yè)對消費者模式。
速賣通也被廣大賣家稱為“國際版淘寶”,經過多年的發(fā)展,速賣通已經逐漸成長為中國最大跨境出口B2C平臺。
速賣通的成立,也被業(yè)內普遍視為阿里電商出海的第一步。
但如果我們把視角放得更長遠一些,會發(fā)現阿里巴巴國際站自1999年開始布局時,不由得感嘆阿里巴巴的前瞻眼光。
出海十余年的阿里也并不局限于速賣通,從2016年開始,為了實現“貨通全球”的終極目標,阿里花重金在全球范圍內收購了一批電商平臺。比如注重東南亞市場的Lazada,印尼最大電商平臺Tokopedia,以及土耳其市場電商Trendyo和南亞電商平臺Daraz等等。
其中,東南亞最大的電商平臺Lazada就成為如今阿里電商出海的一大重要角色。
在2021年阿里投資者日上,阿里公布了Lazada在東南亞地區(qū)的GMV數據,在過去的十二個月中,Lazada GMV突破210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約為 1300億,標志著阿里在東南亞實現歷史性突破。
但是在交易規(guī)模大漲的背后,Lazada卻面臨著高管持續(xù)變動,外部競爭加劇的困難局面。
機緣巧合之下,2021年12月,阿里巴巴進行新一輪組織架構大調整,原天貓?zhí)詫毧偛檬Y凡被調任“海外數字商業(yè)”負責人。與此同時,海外業(yè)務被提升至和國內零售、云業(yè)務同等地位。
蔣凡的接手,也被外界視為阿里電商出海的一大轉折點。從最近一年蔣凡的多項舉動來看,阿里巴巴顯得越發(fā)低調沉穩(wěn)。
首先是速賣通,蔣凡的重視度持續(xù)提升。去年7月,他在速賣通召開管理者大會,提振士氣?,F在每個周會、月會,蔣凡都會參加,他會從整個集團幫助協(xié)調資源,將韓國、西班牙、巴西、法國等國家列為速賣通重點運營的國家。
最新數據顯示,速賣通從去年11月以來持續(xù)兩個月位列韓國購物類App下載量第一。去年12月,速賣通還推出“全托管”的新業(yè)務,被視為新的業(yè)務增長點。
而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在泰國和菲律賓的市場份額都得到了提升。與此同時,蔣凡還加速推進了專注于歐洲市場本地化運營的電商平臺Miravia,12月,Miravia首站在西班牙正式上線,消息顯示,目前其日用戶活躍數、訂單數等指標都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僅從電商出海的角度來看,在2010-2023年的十余年間,阿里巴巴的出海業(yè)務從單一市場逐漸拓展至全球布局,在蔣凡最近一年的治理下,這些電商業(yè)務變得井井有條方向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雙十一時,馬云曾立下遠期戰(zhàn)略:10 年內,阿里要有一半的收入來自海外客戶!
距離這個目標僅剩下一年多的時間,在競爭愈發(fā)激烈的海外電商市場中,阿里能否順利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拭目以待。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俗語在跨境市場也一點不過時。
在電商大規(guī)模出海的背景下,跨境物流的服務水平,成了另一個關鍵因素。而阿里和菜鳥的關系也是如此,業(yè)內普遍認為,阿里出海的一大功臣,就是菜鳥物流。
實際上,在2013年,菜鳥剛一誕生,就開始服務于阿里的國內和國際業(yè)務,為阿里體系內的速賣通、Lazada等跨境電商業(yè)務提供支持。
和國內的電商市場不同,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高效最廉價的物流基礎設置,但在海外,物流就成了一個明顯的短板就顯得格外扎眼。物流,也成了中國電商出海中被容易被忽視的勝負手之一。
根據市場信息研究網2022年發(fā)布的報告,跨境電商物流費用在整體成本中的占比為20%-30%,作為對照,在國內電商市場,這個數字是5%-10%。
所以一開始菜鳥的海外布局,就是跟著阿里跨境電商的需求,而迅速誕生成長的。
隨著電商與物流之間的聯系越發(fā)緊密,阿里也越發(fā)重視物流建設。
2017年,阿里的老對手京東已經通過優(yōu)質的自營配送服務搶下不低的市場份額,而阿里在這一年9月才通過53億元的戰(zhàn)略投資,將自己在菜鳥的持股權提升至51%,把物流正式納入自己的主要商業(yè)版圖。
至此,菜鳥正式歸屬阿里,菜鳥物流因為迎來了新的數智化發(fā)展歷程,據菜鳥CEO萬霖介紹,菜鳥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建設,采取基礎設施“硬聯通”和數智建設“軟聯通”相結合的戰(zhàn)略。
一個典型案例就是菜鳥與全球多個航空公司建設的eHub(數字貿易中樞)項目,以菜鳥在歐洲的智慧物流樞紐——比利時列日eWTP Hub為例,在22萬平方米的空間內,菜鳥自主設計研發(fā)的輕量化手持終端LEMO PDA、數字通關系統(tǒng)等設備到處可見。
目前,菜鳥在全球布局6大eHub,為全球貿易參與者提供包括“端到端、門到門”的全鏈路物流解決方案,包括國際快遞、國際供應鏈及國際貨運等服務。
此時,業(yè)內對菜鳥物流出海的評價,也逐漸從之前的輔助角色,變成“織網”。這張逐漸覆蓋全球的物流網絡,逐漸成為阿里出海的一大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菜鳥物流出海的歷程當中,菜鳥自身也開始變得獨立起來,不再只服務于阿里旗下速賣通、國際站、Lazada的商流。
在阿里202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顯示,菜鳥當季總營收172.92億元,其中外部收入占比達到70%。
同時,菜鳥計劃在一年內深耕20個核心跨境電商產業(yè)帶,聚合海運、空運、陸運等多式聯運物流資源和海外物流倉儲網絡建設,點對點服務上百家跨境電商企業(yè)。
綜合來看,從一開始的出海輔助,到全球物流網絡的編織,再到逐漸獨立,菜鳥物流逐漸成為阿里出海業(yè)務中的一個典型范例。
當然,在菜鳥加速布局海外物流之際,更多國內的物流競爭對手,比如極兔、順豐、京東,也開始了對出海物流的迅速布局。
新的一年,菜鳥物流出海將迎來更多更激烈的競爭。
除了電商和物流這些阿里巴巴最擅長的業(yè)務之外,云計算逐漸被視為阿里巴巴增長的第二曲線。
尤其在去年底阿里掌門人張勇親自負責阿里云業(yè)務之際,更給云計算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同時也帶來更大的壓力。在跨境業(yè)務中,云計算和技術出海,更能體現我國互聯網產業(yè)的真實競爭力。
阿里云的跨境業(yè)務,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5月阿里云在中國香港開放數據中心。隨后2015年8月,阿里云在新加坡成立國際總部。
至今,阿里云出海已經走過8年時間,在這八年時間里,阿里云的主要舉措是增開數據中心,將業(yè)務逐漸拓展至北美、歐洲、日本、中東、東南亞等地區(qū)。
2018年11月底,阿里巴巴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阿里云事業(yè)群升級為云智能事業(yè)群,原華為高管袁千在2019年來到阿里,出任阿里云智能國際總裁。憑借對市場敏銳的嗅覺,她為阿里云出海定下方向:深耕東南亞,保持亞太第一。
誰也沒想到,阿里云在海外的發(fā)展速度居然如此之快。至2018年,阿里云就已經成為全球排名第三的云計算廠商。
據Gartner報道稱,阿里云2018年的全球市場份額相比2017年增長了116%,排名緊隨亞馬遜和微軟之后,位列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與國內其他云服務商相比,阿里云更值得說道的特點是實現了扭虧為盈。目前的最新記錄是已經連續(xù)七個季度盈利,根據財報,阿里云2022財年營收達1001.8億元,沖破千億大關。
可以說,阿里云的出海為中國云計算打起了一桿大旗,在日前舉行的阿里云新加坡峰會上,阿里云宣布進一步加大海外投入,在新加坡設立國際能力中心,全面升級海外服務體系,以增強對海外市場及客戶的技術支持和服務能力。
具體來說,2022年,阿里云提出“堅持伙伴優(yōu)先”的戰(zhàn)略方向,并提出多項明確的行動計劃;在海外市場,阿里云計劃三年再投入70億元,用以建設各地的本土化生態(tài)體系。成立生態(tài)中心和品牌中心后,阿里云將深入與全球伙伴的合作,專注打造更多聯合解決方案。
但是除了全球第三亞太第一的名頭之外,近兩年來,阿里云卻面臨增速放緩的窘境。截至2021年7月,阿里云雖已在全球多個地區(qū)部署了上百個數據中心,但其主戰(zhàn)場仍然限制在亞太區(qū)域,向歐美等國際云巨頭腹地的進展十分有限。
與此同時,華為云、騰訊云也加快了出海布局的步伐,截止2021年年底,華為云與伙伴在全球27個地理區(qū)域運營了65個可用區(qū),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在張勇親自掌管阿里云業(yè)務之后,阿里云的出海之旅也將經歷一系列的調整,作為阿里巴巴的第二增長曲線,云計算這場戰(zhàn)役,張勇必須打贏。
2022年,我國網絡零售市場總體穩(wěn)步增長。在近14萬億的電商大盤中,跨境電商發(fā)展極其迅速。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1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出口1.55萬億元,同比增長11.7%。
作為對比,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79萬億元,同比增長4%。
可見,中國跨境業(yè)務仍處于高速增長期,相較于國內流量天花板的逐漸觸及,跨境業(yè)務成為諸多互聯網大廠的布局重點。
尤其在剛過去的2022年,除了阿里拓寬出海的步伐之外,抖音、拼多多、京東都開始調整出海策略。
2021年,TikTok率先開通了英國和印尼的小店,2022年3月后,又陸續(xù)開通了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國家,11月走出東南亞,新增美國站的入駐申請通道,被給予高度期望的美區(qū)電商閉環(huán)邁出第一步。
拼多多出海更是可以用一鳴驚人來形容。財報顯示,拼多多在第三季度合計約投入140億元營銷費用,其中大部分用于推廣跨境電商業(yè)務Temu。
看似平靜的京東,也調整了出海的策略。近日,京東泰國電商官網和京東印度尼西亞電商官網相繼發(fā)出了即將關停服務的公告。
對此京東回應稱,京東始終堅定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核心戰(zhàn)略,將供應鏈基礎設施作為國際化的支點,為了進一步聚焦京東在全球供應鏈基礎設施和數字能力的建設,京東將集中資源投入到包括東南亞在內的跨境供應鏈基礎設施中。
簡單來說,就是京東出海調整了方向:開始收縮電商,發(fā)力物流建設。
由此可見,在國內跨境電商大盤迅猛發(fā)展的當下,阿里出海正面臨著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是國內外競爭對手增多,另一方面是入局的不同賽道都在持續(xù)升級服務。
單說菜鳥物流,就將面臨不斷升級的跨境物流服務和如火如荼的航空物流大戰(zhàn),過去一年,京東成立航空公司,圓通和順豐接連引進多架大飛機,狂奔的極兔,也與海航貨運達成合作。
總的來說,在梳理了阿里電商、物流、云計算三大出海方向的發(fā)展歷程后,我們發(fā)現在阿里巴巴未來的出海之路,遇到的競爭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在蔣凡對出海電商的梳理之下,我們也看到了不小的機遇,菜鳥物流和阿里云的持續(xù)布局,也給國產企業(yè)爭奪全球市場,帶來了更多便利條件。
在這個過程中,阿里的全球化夢想,正在一步步實現。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