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jié)出海,沖擊千億GMV!張一鳴的未來不只是短視頻!
一、TikTok的電商化布局勢不可擋
“字節(jié)跳動要在海外再造一個‘新直播電商平臺’?!?/strong>
正如業(yè)內人士所言,從短視頻模式的爆火、直播間打賞功能的優(yōu)化,再到將國內深夜帶貨的直播間完美復刻,當社交電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時,TikTok的電商化拼圖正在不斷完善。
據報道,自2017年正式進軍國際市場開始,TikTok先后成為日本、印尼、德國等國家最受歡迎的短視頻應用。到2020年底,其下載量成功超過Facebook,成為全球iOS和Android平臺合計下載量最高的應用。到今年,其月活用戶數量也有望突破12億。
(圖源:國信證券研究所)
因此,前有海外用戶數量的不斷攀升,后有國內抖音電商模式的成功,TikTok以直播推動商業(yè)化的腳步也逐漸加快。
繼今年上半年TikTok印尼站試點完成,英國站向中國商家開放入駐之后,8月24日,TikTok又宣布將擴大與Shopify 的合作關系,并允許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部分 Shopify 商家開通購物功能。
這意味著,在短視頻中被種草之后,用戶不僅可以點擊小黃車鏈接,直接跳轉到獨立站下單,并且還能夠直接點進部分商家的“TikTok Shop”,進行購物。
據悉,為了布局全球電商做準備,在接下來TikTok應該會開放大部分國家的購物車及直播功能,這種以“內容+直播+購物車”的模式將為其流量變現提供新的助力。
事實上,放眼海外市場,不只是字節(jié)跳動的頻頻試水,Instagram推出Reel購物新功能、YouTube上線“購物袋”功能、WhatsApp新增“購物車”功能……
當內容、社交、電商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時,在從廣告向電商飛奔的道路上,TikTok并不孤獨。
“和抖音一樣,TikTok也是以算法分發(fā)做內容,底層產品邏輯相對清晰、簡單。只要持續(xù)豐富內容生產端,并通過精細化運營,用算法分發(fā)滿足內容消費端。全球同一個產品邏輯,輔以深度的本土化內容和用戶運營,這是TikTok得以成功的基石?!?/p>
正如一位TikTok渠道代理商被采訪時所言,得以吸取“抖音”身上已經被驗證成功的種種經驗,或許TikTok的電商之路并非是赤手打空拳的故事。
正因如此,即便海外直播電商的風口還未到來,比起觀望駐足,一些跨境商家更愿意選擇冒險“陪跑”。
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會踩坑,也需要耐心,但我覺得值得下注?!?/p>
正如一位已經入駐了TikTok英國小店的賣家所言,即便海外小店還處于“小白鼠”階段,在無數個時刻關注字節(jié)出海動態(tài)的跨境電商賣家交流群里,像他一樣對于TikTok寄予厚望的商家,大有人在。
比如錯過了國內抖音帶貨紅利期的王龍(化名),雖然沒有多少海外帶貨經驗,但自去年11月份開始,他選擇賭一把,跟著TikTok出海。
據報道,王龍的公司設在廣州,背靠強大商品供應鏈,他一邊把國內的內容搬運到TikTok上養(yǎng)號,一邊用電商建站工具,搭建自己的獨立站進行變現,待整個體系打通后,如今公司運營已步入正軌。
“社交媒體的病毒式傳播有幫助某一品類短時間內快速提高熱度的能力?!?/strong>
如斯所言,在大部分商家的眼中,社交電商最特別的優(yōu)勢正是能夠通過不斷輸出內容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因而對于占據海外市場海量用戶資源的TikTok來說,早已成熟的“病毒式”短視頻傳播,勢必會為商品廣告投放帶來更快的傳播速度與更堅實的用戶粘度。
在此基礎上,TikTok小店的上線,無疑為跨境商家添上了一輛流量轉化的“直通車”。
據海外機構統(tǒng)計,目前全球的TikTok用戶大概每天都會花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刷視頻。此外,年齡集中于16-26歲的人群,占TikTok總用戶的60%以上,且女性用戶數量比男性用戶數量要多。
描摹用戶畫像,不難發(fā)現,TikTok所具備的一些特征與抖音不謀而合,倘若能夠踩著字節(jié)出海的節(jié)奏,看著國內爆款視頻的“參考書”,未來孵化出幾個頂流電商帶貨賬號應該不成問題。
或許正因為抱著這一想法,打算提前入局占位的人不在少數,被押注的藍海還未到來,反倒讓養(yǎng)號賣號的人先嘗到了甜頭。
“今天的TikTok幾百個賬號已經被一個亞馬遜電商老板包圓了,下周才有新號。”
據報道,在跨境電商行業(yè)里生存多年的張銘早早地看到了TikTok的機會,由于今年亞馬遜政策收緊,他已放下其他業(yè)務,專門養(yǎng)號賣號。
據張銘向編輯介紹,目前TikTok賬號的價格并不貴,一個一萬粉絲的賬號,600元就能到手,迫切的需求之下,他手里的賬號常常供不應求。
對于這門在變局之下誕生的新生意,從傳統(tǒng)的跨境電商賣家,到短視頻從業(yè)者,甚至是國內二類電商玩家,和他一樣選擇先賺一波“快錢”的人不在少數,而決定他們匯集于此的因素只有一個:許多商家都在押寶TikTok全面開放電商的可能性。
然而,對于這些雄心勃勃準備跟著字節(jié)大干一場的賣家來說,比起無盡的流量、利好的政策等優(yōu)勢,更重要的是掩藏在環(huán)境之下的難關。
首先,海外用戶還未形成在直播中購物的意識。
據相關數據統(tǒng)計,在去年12月,TikTok與沃爾瑪合作的第一場直播中,進行帶貨的十名主播,有不少人粉絲量都超過千萬,但當天帶貨在線觀看人數最高時只有兩萬。
這顯然與國內直播間里動輒百萬、千萬人在線觀看,熱門商品屢售屢空的帶貨盛況截然不同。
“海外跟國內直播最大的不同,是流量聚合性沒有國內強,即一個時間點同時在線的用戶數量規(guī)模還不夠?!?/strong>
正如臥兔創(chuàng)始人胡煜所言,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的消費者對于直播電商的接受程度不同,這意味著在小店直播的前期,可能會出現成交額不足以彌補策劃直播成本的情況。
更何況嘗試本來就要付出代價,選擇品牌自播還是紅人帶貨,扎根歐美市場還是東南亞市場,每一次方向的調轉,都免不了成本損失。
其次,存在不穩(wěn)定的外部因素。
不難想象,即便已經有成熟的國內經驗復刻,在全球市場這個大蛋糕下,想要克服種種水土不服,在不同國家實行本土化運營并不是一件易事。
正如昔日美國突如其來的“封禁”、印度市場的“趕盡殺絕”還歷歷在目,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字節(jié)出海計劃的步步深入,當TikTok電商的存在感愈發(fā)強烈之時,亞馬遜、Ebay、Facebook等國際巨頭不會對它的“攪局”熟視無睹。
“現在的一切還太早,基建,包括倉、貨、以及 TikTok 上相關 SaaS 服務都不完善,直播是轉化的最后一步,現在不是時候?!?/p>
誠然,從無數玩家的火熱到業(yè)內人士的憂思,跟著字節(jié)陪跑就像是一場賭博,但更多的人還是愿意相信:種下一顆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三、變局,也是新機
常言道:“對于一只盲目的船來說,所以的方向都是逆風。”
受疫情反復、外貿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跨境電商交易規(guī)模與增幅雙雙上漲,使得原本就火熱的風口勢頭更為強勁。
然而,亞馬遜無情鐵手封殺上千個店鋪、Facebook不斷絞殺鋪貨及站群的廣告賬戶……
當變化涌起之時,大家對于TikTok Shop議論紛紛的背后,也隱藏著眾多跨境電商玩家的方向焦慮。
不過,對于2018年就已經立下“頭條三年內實現全球化”小目標的張一鳴來說,字節(jié)跳動突圍海外商業(yè)市場的步伐是無比堅定的。
正如相關負責人曾言:“TikTok正在將其廣泛的用戶群引導到廣大的消費者群中,到2022 年TikTok將完成 1850 億美元的電子商務交易?!?/p>
目前來看,縱然這條電商化之路還很漫長,但路上已經有不少愿意為之披星戴月瘋狂奔跑的人。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