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剛結(jié)束,拼多多又開始搞大促
一、拼多多開啟暑假大促招商
618剛過完沒多久,閑不住的拼多多又開始搞大促了。
近日,拼多多開啟暑假大促招商。與以往的大促一樣,商家商品報名成功后將獲得搜索、推薦排序大幅加權(quán),以及多位置的百億級曝光流量,同時商品標題也會顯示官方大促標志,商品詳情頁增加活動橫幅。
值得注意的是,當商家提報商品的大促活動價高于站內(nèi)外同款最低價時,商品標題前大促標志和商品詳情的活動橫幅將被暫時隱藏。也就是說,價格力在這場大促中的重要性更強,對消費者而言也更容易篩選出低價的商品。
可能有人會問,618剛過完又搞大促,真的有必要嗎?
對于其他的平臺,或許是沒必要的,但對于拼多多,則非常有必要。
一方面,618并不是拼多多的“主場”,與其在618和京東、天貓硬碰硬,不如避其鋒芒另辟蹊徑。換句話說,618拼多多主要采取守勢,618過后才開始真正的攻勢。
另一方面,618的時間節(jié)點并沒有照顧到所有人群。比如剛高考完的畢業(yè)生們有很強的消費欲和消費能力,隨著分數(shù)和志愿塵埃落定,他們買電腦、換手機的需求也浮出水面,而拼多多的暑假大促則承接了這部分需求。
更重要的是,為了鞏固低價心智,拼多多致力于大促的“常態(tài)化”,恨不得每天都有活動。盤點一年中拼多多的大促,會發(fā)現(xiàn)其安排的非常滿,幾乎每個月都有涉及:
一月:年貨節(jié)
二月:春節(jié)不打烊
三月:三八節(jié)大促
四月:夏上新大促
五月:五一大促;五五購物節(jié)
六月:618大促
七、八月:暑假大促
九月:中秋大促
十月:國慶大促;雙十大促
十一月、十二月:雙11;雙12
京東、天貓憑借入局早的優(yōu)勢,在618、雙11建立了穩(wěn)固的用戶心智,要比流量短期內(nèi)拼多多是很難比過的。但如果把戰(zhàn)線拉長,便能最大化體現(xiàn)拼多多市場活躍度的優(yōu)勢,淡化618、雙11對用戶的吸引力。
一言以蔽之,如果一個平臺日常的價格都可以跟其他平臺大促時一樣,那么消費會選擇誰就很明顯了。
二、大促背后是低價的實力
接連不斷的大促背后,是拼多多一以貫之的低價策略。不過,低價并非簡簡單單就能實現(xiàn)的,其背后涉及眾多的利益分配與取舍,以及錙銖必較的算計。
那么,拼多多是如何實現(xiàn)低價的呢?
在商家側(cè),拼多多通過設(shè)置一系列機制與規(guī)則,對給出低價的商家予以流量支持,價格越低商品曝光的機會就越大,以此激勵商家降價。
比如在大促的招商規(guī)則中,平臺會對商品價格有明確的要求,同時要求商家接受跨店滿減、官方立減等活動的讓利,否則便無法進入大促會場。每年雙11、618、年貨節(jié)、38節(jié)等大促,入場券都是“價低者得”。
今年618,拼多多還推出了“自動跟價”服務(wù)。服務(wù)協(xié)議顯示,商家授權(quán)開通“自動跟價”服務(wù)后,平臺將根據(jù)商品(包含存量商品及未來新增商品)全網(wǎng)銷售情況、平臺營銷活動等情況在特定調(diào)整范圍和時間內(nèi)自動修改商家商品價格。
圖源:拼多多
當然,這種自動跟價不會無限降價,而是以符合活動規(guī)則的最低要求降價,每天最多跟一次,商家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開啟后,商家參與活動的流量將翻倍提升。
有人會問,那些不愿意降價的商家如果退出大促,不會給拼多多帶來損失嗎?
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商家是能夠接受低價的,薄利多銷本就是他們的基本策略。何況現(xiàn)如今低價已成為各大平臺的共識,大促的價格門檻都相差無幾。
更重要的是,當下市場整體上供過于求,行業(yè)缺的是買家而不是賣家,因此相比流失商家,拼多多可能更擔心因為價格不夠低引起消費者不滿。
不過,也確實有高客單價的商家對此并不買賬。尤其是單品銷售規(guī)模不大、利潤率較低的商家,再把價格降下來就是“賣一單虧一單”了。況且很多大品牌都有嚴格的控價體系,要保持線上和線下的價格一致,不會為了流量而亂價。
對于這部分商家,拼多多只好“自掏腰包”,用補貼實現(xiàn)低價了。
2019年,拼多多正式開啟百億補貼頻道。拼多多百億補貼瞄準的是價格較高、波動較小,并具有廣泛認知度的商品,比如iPhone、飛天茅臺等,具有明顯的比價優(yōu)勢,因此可以快速建立低價心智。
為了補貼,拼多多也是下了血本。要知道在尚未實行百億補貼的2018年,拼多多的營銷開支為134億元人民幣,到了2019年推出百億補貼后直接翻倍到271億元。隨后幾年更是逐步增長,到2022年營銷支出直接漲到543億元。
有研究機構(gòu)以2019年的數(shù)據(jù)計算過,僅2019第四季度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支出額就超過50億,平均每件商品的平臺補貼15%,全年的補貼支出更是超過100億,可謂貨真價實的“百億”補貼。
圖源:拼多多
表面上看,拼多多花了大價錢補貼用戶是虧了,但實際上卻還是賺的。
其一,補貼有利于獲取新用戶,尤其一二線城市的高客單價用戶。已經(jīng)形成消費習慣的他們接受一個新平臺是很難的,所以用真金白銀獲取好感是效率最高的辦法,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
其二,補貼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提高用戶消費客單價。拼多多百億補貼引入了大量高端產(chǎn)品,改善了拼多多以往只有“下沉”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扭轉(zhuǎn)了大眾口碑。
其三,通過補貼用戶可以形成復(fù)購。補貼可以視為一種用戶心智建立的過程,當用戶嘗到了百億補貼的甜頭后,很容易產(chǎn)生路徑依賴,繼續(xù)在同一平臺反復(fù)購買,最終擴展到?jīng)]有補貼的商品。
能以多種形式實現(xiàn)低價,或許這就是為什么只有拼多多敢接連不斷地搞大促。
三、電商大促還有必要存在嗎?
從2009的第一屆雙11到現(xiàn)在,電商大促已經(jīng)走過了15個年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對大促似乎越來越不感興趣了。
十年前,人們還會因為大促放下手頭的事情,提前計劃好要買的商品,在屏幕前蹲點下單,如同搶偶像的演唱會門票一般。但如今,大促的時間越拉越長,力度也大不如從前,還出現(xiàn)了“先漲后降”等令消費者寒心的操作,于是對大促的期待度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是,直播電商的興起拉高了消費者的閾值,似乎在直播間每天都有大促,總有低價的直播間。如此一來,消費者參與大促的必要性便受到了削弱。
的確,在低價常態(tài)化的當下,電商大促的意義需要被重新審視,其形式和玩法也亟須作出改變。當“狂歡”已歸于平靜,“狂歡節(jié)”就只能剩下一具空殼而已。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quán)行為,侵權(quán)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