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張勇:所有產品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
在2023年阿里云峰會上,張勇宣布阿里所有產品未來都將迎來升級。
而升級的關鍵,在于阿里巴巴最新推出的“通義千問”大模型。
“AI大模型的出現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人類將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智能化時代,就像工業(yè)革命一樣,大模型將會被各行各業(yè)廣泛應用,帶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并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p>
張勇作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團CEO,高調宣布所有產品未來將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進行全面改造,涉及產品既有釘釘、高德地圖、閑魚、餓了么、優(yōu)酷、盒馬、淘票票,也包括了天貓、淘寶這樣阿里集團最核心的產品:
“面向AI時代,所有產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新升級?!?/strong>
昆侖萬維“天工”、商湯科技“商量”兩款國產自研類ChatGPT產品接連發(fā)布,王小川也官宣了他的AI大模型公司“百川智能”再次躬身入局;加上此前宣布將在下月發(fā)布“1+N認知智能大模型”的科大訊飛,以及已經推出的文心一言。
按照峰會演示結果,“通義千問”已經接入了釘釘、天貓精靈等產品測試,評估認證后就將正式發(fā)布新功能,成為阿里旗下第一批嘗鮮的產品。
接入大模型的釘釘,能夠創(chuàng)作詩歌和小說、幫助撰寫郵件、生成營銷策劃方案,甚至自動總結未讀群聊信息中的要點、隨時生成會議紀要和待辦事項。
而新的天貓精靈展現出更擬人化的能力,和ChatGPT一樣支持與用戶自由對話,用戶可以在跑步時要求它“生成1小時歌單,50%穿插搖滾風格的歌曲”,或是一起創(chuàng)造關于“宇宙大爆炸”的故事。
從風口到改變、落地,速度快得驚人。
阿里云也不得不快。成立14年后,阿里云來到歷史關口。
遙想當年,阿里內部對云計算有三條判斷:互聯網是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會像計算機一樣工作,云計算則是一種公共服務。用張勇的話來說,“當時有很多討論,真正相信云計算的未來是一個不容易的判斷。”
而馬云從云計算在電商行業(yè)的實際應用中,看到了云計算的可能性,最終拍板立項:“每年給阿里云投10個億,投個10年,做不出來再說”。
有了先發(fā)優(yōu)勢,再加上不計成本的巨額投入,阿里云的發(fā)展速度在國內可謂一騎絕塵。
但單憑云計算的實力,并不足以在最新的AI浪潮中取勝。超萬億參數的大模型研發(fā),龐大算力是基石,算法問題則是關鍵。除此之外,這項工程還囊括了網絡、大數據、機器學習等諸多領域,復雜性難以計量,對基礎設施的門檻要求極高。
雖然如此,還是有著太多玩家躬身入局。
國內廠商中,百度最先推出了大模型產品“文心一言”,360的周鴻祎緊隨其后抱出一款“剛出生的孩子”。美團聯合創(chuàng)始人王慧文帶著數億風投高調入局,搜狗創(chuàng)始人王小川則宣布年底就做到“國內最好”。
還有商湯科技的“商量”、昆侖萬維的“天工”,都在部署的路上狂奔。
今年年初開始,花名“行癲”的前阿里云總裁張建鋒在履職4年后,不再擔任阿里云智能總裁,并“繼續(xù)擔任達摩院院長,專注前沿科技探索”,“分管平頭哥和智能互聯?!?/p>
張勇本人則親自掛帥,領導阿里云向前。
要知道,10多年來,阿里云已經累積了從飛天云操作系統、芯片到智算平臺的“AI+云計算”的全棧技術。早在2019年,阿里就已經入局了大模型研發(fā),并在不同方向上做出了成果。
可以說,相比其他競爭者,無論在組織架構還是基礎設施、人才資源上,阿里和阿里云都已經做好了準備。
這屆阿里云峰會透露了極其明確的信號:未來十年,阿里云將全面擁抱智能化時代。
張勇將之總結為核心的兩件事:讓算力更普惠、讓AI更普及。智能化時代對算力提出了新要求,阿里云則致力于為AI時代提供好算力基礎和大模型能力,全面服務智能化進程。
在追求速度這件事上,一家之力,比不上萬家之力。這一次,阿里將提速的希望,寄托在開放共贏之上:“一家企業(yè)的想象力終歸是有限的,釋放AI潛力要靠無數人探索?!?/strong>
除了阿里旗下產品將接入大模型重做外,OPPO、復旦大學、南方電網等企業(yè)機構已經開始使用阿里云的算力和AI能力進行全新的AI探索。
“阿里云將面向企業(yè)提供更普惠的AI基礎設施和大模型能力。未來每一個企業(yè)都可以通過阿里云調用通義千問的全部能力,也可以結合企業(yè)自己的行業(yè)知識和應用場景,訓練自己的企業(yè)大模型。比如,每個企業(yè)都可以有自己的智能客服、智能導購、智能語音助手、文案助手、AI設計師、自動駕駛模型等?!?/p>
為了把更多企業(yè)、機構拉上阿里的大船,降本增效是打造競爭力的關鍵。阿里云作為行業(yè)龍頭,在這點上優(yōu)勢不小。十年內,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和規(guī)?;?,阿里云的算力成本和存儲成本下降都超過80%。
時代洪流之中,阿里整合資源,找到了自己的優(yōu)勢。
這樣的準備足夠嗎?
根據最新消息,字節(jié)跳動去年利潤飆升,甚至超越了騰訊和阿里,以250億美元的巨額數字創(chuàng)下紀錄。按照財報數據,騰訊去年賺了239億美元,阿里的利潤約為227億美元。
相比今年才開始奮起直追的AI賽道競爭者,字節(jié)的崛起在更多維度給阿里這樣的老牌頭部巨頭帶來壓力。
抖音攜著直播和短視頻的紅利,走通了興趣電商的模式。隨著商家資源整合、供應鏈進一步完善,站穩(wěn)腳跟的抖音電商開始向阿里傳統優(yōu)勢的貨架電商進攻。
字節(jié)的終點在何處?這個問題不需要回答,當下的狀況就已經讓互聯網的頭部廠商們高度警惕。
這樣的大背景下,阿里需要找到新增量。隨著三月末的一封內部信發(fā)布,阿里開始了24年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組織變革”,構建“1+6+N”的組織結構。
按照預計,重組后的每個部門都將有自己的首席執(zhí)行官和董事會,以便更快地做出決策。對于阿里云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機會:業(yè)務單元能夠實現更大的靈活自主度,又有望從集團內外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持。這是創(chuàng)新醞釀的充沛條件。
另一方面,傳統中臺被打破、做薄,聯結阿里集團的橋梁重任,有望落在阿里云的肩上。憑借大模型的普遍應用,阿里云在集團內部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以數據和智能驅動的數字化變革,與產業(yè)場景發(fā)生化學反應,一個新的生態(tài)或將依賴于AI和算力重新構建。
張勇感慨如今所有產品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同步重做的,還有產品背后的一切:企業(yè)、場景和思維方式。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