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10年盈利,唯品會的神話還在繼續(xù)
默默無聞的唯品會,再一次給我們帶來驚喜。
11月22日,唯品會發(fā)布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唯品會實現凈營收216億,凈利潤約17億元,同比增長168.4%;Non-GAAP凈利潤16億元,同比增長55%。整體來說,業(yè)績表現比較穩(wěn)定。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唯品會的超級VIP活躍用戶持續(xù)保持高速增長,第三季度同比增長21%。在前兩個季度,這個數字的增速為21%和37%。
對于這份成績單,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表示“三季度,公司用戶趨勢逐月改善。在適應外部變化的同時,公司積極推進多項舉措來增強平臺整體實力。長遠來看,我們對高質量、可持續(xù)增長的前景充滿信心?!?/p>
在2012年流血上市后,唯品會當年第三季度就實現了首次盈利,而從那以來,唯品會的盈利之路就沒有中斷過。至今,連續(xù)10年40個季度,唯品會連續(xù)盈利了10年。
要知道一個季度的盈利很簡單,降本增效、節(jié)省開支,短時間內實現盈利難度不大,但是把簡單的事情連續(xù)做了10年,毫不中斷,這背后的功力,非同小可。
有趣的是,在今年雙11期間,低調的唯品會也同樣表現出超出行業(yè)的增長數據。
數據顯示,唯品會雙11開售1小時內,運動服飾、戶外、童裝、家電、美妝等實現猛增,多個細分領域迎來超100%的翻倍增長。
而在唯品會持續(xù)盈利的10年間,除了阿里京東這兩大巨頭之外,同類型的電商平臺們已經各自散落天涯。
作為例證,同時代的凡客誠品,創(chuàng)始人陳年現在在抖音直播帶貨;蘑菇街全面轉型直播帶貨,但最近五年公司虧損超過40億元。像唯品會這樣,健康的活下來,并且還賺了不少利潤的公司,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同類選手的落寞,電商時代的變化,都襯托出唯品會的不同。雖然目前唯品會只能算電商戰(zhàn)場上的配角,但沈亞卻上演了垂直電商的不死神話。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創(chuàng)造神話,往往離不開第一步的方向。唯品會興起的十年,其實也是中國電商飛速發(fā)展的黃金十年。
2008年8月,唯品會開始試水垂直電商。早在三年前,唯品會創(chuàng)始人沈亞在商學院進修的過程中,就了解到了法國VentePrivee的奢侈品限時搶購模式。
當時,奢侈品在國內的接受程度還不夠廣泛,沈亞探索的過程也是困難重重,但是他沒有輕言放棄,而是將產品重新定位,從奢侈品賽道切換為知名度更高的常見品牌,“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由此誕生。
綜合來看,當時的唯品會已經集齊了名牌折扣、正品保障、限時搶購等多重元素,“閃購”和“特賣會”等限時搶購的方式,的確讓不少唯品會用戶上癮了。
一時間行業(yè)中甚至盛傳“沈亞是馬云最想見的電商人”,而唯品會之后創(chuàng)造的成功,與精準的產品定位關系很大,但是對于唯品會的成功,沈亞只用了四個字來形容,“順勢而為”
唯品會的核心成功點在于它把“特賣”做到了極致,但除了特賣之外,沈亞還抓住了另一個重要因素:高凈值客戶。
今年2月份,沈亞曾表示,在過去的一年里,唯品會戰(zhàn)略性聚焦核心品牌和高價值客戶。作為垂直電商,專注核心用戶進行精細化運營,成為唯品會今年以來的重點。
今年三季度,唯品會圍繞付費會員“超級VIP”消費偏好與個性化需求,為超級VIP提供長期、穩(wěn)定的深度折扣。同時與品牌伙伴開展聯合運營,推出會員專屬買贈等新福利,提升會員體驗,同時為會員提供了更多除折扣以外更多的會員權益與增值服務。
在多重舉措之下,本季度,唯品會超級VIP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21%,對線上凈GMV貢獻占比也達到了40%。
從對特賣和高凈值用戶的專注我們可以看出,唯品會的經營理念實際上是以用戶為中心的“會員思維”,和同類型競爭對手的“流量思維”不同,會員思維使得唯品會看到了用戶的真實需求。
比如有不少網友就發(fā)現唯品會不止賣衣服,還賣化妝品、手機、家用小電器、零食小吃等,基本上涵蓋了日常生活所需用品。
據唯品會數據顯示,今年“618”,小家電成為消費者極為青睞的品類之一,其中95后購買小家電的銷量上漲達197%,漲幅遠遠領先其他年齡段。今年以來,90后、95后消費者的新銳美妝品牌購買量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3%、32%,是80后增速的1.7倍。
不知不覺中,曾經以時尚女裝品類為中心的唯品會,已經成長為包括流行鞋包、品質男裝、運動戶外、手表配飾、母嬰童裝、美妝、家電數碼、吃喝玩樂等的全品類特賣平臺。
而服裝特賣,擴張到全品類特賣,背后的理念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更多的需求,優(yōu)化用戶體驗。
再比如為了保障消費者的物流體驗,唯品會選擇與成本更高但服務更優(yōu)的順豐合作。在快遞行業(yè)普遍無法保證送貨上門時,唯品會已經實現了免費上門換購。
綜合來看,唯品會在過去十年的成功是必然的,沈亞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在今天也已經成為全行業(yè)的共識。
但是俗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代的大浪不停打來,專注核心用戶的的唯品會,未來之路,其實并不平坦。
在電商互聯網行業(yè)中,對于唯品會的連年盈利,一般都稱之“小而美”模式,但除了小而美之外,行業(yè)中也不乏“大而強”的聲音。
和唯品會持續(xù)盈利不同的是,劉強東的經營策略算得上是另一個極致。
劉強東曾在“對話”訪談節(jié)目上說到,他剛做大家電時,他就喊出了這樣一個口號:京東大家電三年內零毛利,從今天起京東所有大家電,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更便宜。
圖源:《對話》
同樣的舉措還有2011年,劉強東提出京東圖書音像業(yè)務三年內不賺毛利、五年內不賺凈利,以此回應當當網發(fā)起的價格戰(zhàn)。
不賺利潤的劉強東,看到的是未來和更大的市場。而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我們很難評判小而美與大而強的戰(zhàn)略,究竟孰優(yōu)孰劣。
但從與唯品會相反的競爭策略中,我們也看到了唯品會身上的壓力以及專注特賣模式的局限性。
第三季度,唯品會的活躍用戶數為4100萬人,同比下滑6.61%。每用戶平均收入也從567.69.41元減少至527.19元。除了核心高凈值用戶外,唯品會其實正面臨著嚴重的用戶增長瓶頸難題。
而用戶流量的問題,在2015年就已經初顯征兆。一個關鍵的原因是拼多多的出現。
2015年,拼多多借助低價收割五環(huán)外消費者,隨后推出的百億補貼,也直接對標著唯品會的“低價特賣”。行業(yè)研究報告顯示,拼多多的用戶群體和唯品會高度重合。
用戶的獲取難問題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隨著拼多多社交電商、抖音快手直播電商等新模式的崛起,撼動了唯品會“品牌特賣”的壁壘。
多渠道競爭下的結果就是,唯品會的市場份額占比逐漸走低。據網經社統計,2015年時唯品會在國內B2C電商中市場份額占到了3.2%,僅次于天貓和京東。這一格局持續(xù)到了2017年。到了2021年,唯品會的市場份額占比,為1.2%。
看到這里,很多人會得出一個結論:唯品會的好日子不多了。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會有不同的答案。
試想,在一個垂類賽道中,有一家公司一年擁有50億左右的凈利潤,經營現金流比利潤還要高,公司還有190億元左右的凈現金資產,同時公司的市值只有400億左右。
這明顯就是一家被嚴重低估的公司啊。
所以客觀來說,目前的唯品會正面臨多重競爭壓力,但公司仍有不小的資金力量在支撐。連續(xù)10年盈利,證明了唯品會的盈利模型是比較健康的。就像沈亞在財報會議上說的“長遠來看,我們對高質量、可持續(xù)增長的前景充滿信心?!?/p>
綜合來看,要給現在唯品會下一個定義的話,那就是一招鮮,但卻沒法吃遍天了。持續(xù)盈利10年的戰(zhàn)績令人側目,但平臺遇到的多重競爭壓力,不可忽視。
對于沈亞來說,新的挑戰(zhàn),難度不亞于再造一個唯品會。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