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店跑路,蜜芽停運,母嬰電商何去何從
宣布停止運營APP,蜜芽不再風光
寒來暑往,四序遷流。
曾經風光無限的蜜芽,悄無聲息地黯然離場了。近日,蜜芽官方宣布即將停止APP服務,具體時間定于今年9月10號。
目前,在蘋果App Store已經搜索不到蜜芽APP,而在安卓系統(tǒng)里則顯示因服務調整,不提供下載。
回顧蜜芽多年的歷程,有過高潮也有過低谷。
2011年,劉楠創(chuàng)辦了名為“蜜芽寶貝”的淘寶店,在悉心經營下,店鋪創(chuàng)下了兩年四皇冠、銷售額超三千萬的業(yè)績,取得了初步的勝利。
三年后,蜜芽寶貝脫胎于淘寶,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官網,正式轉型為進口母嬰品牌限時特賣商城。此后不到一年時間,用戶就超百萬,交易總額超1 億元。
2015年7月,蜜芽寶貝更名為“蜜芽”,并將服務范圍由母嬰升級為親子家庭消費。也是在這一年,蜜芽開始以母嬰垂直跨境電商為基礎,不斷擴大業(yè)務,成為擁有線上零售、線下體驗及加盟、自有品牌和嬰童產業(yè)投資四大業(yè)務板塊的企業(yè)。
發(fā)展迅猛的蜜芽,也獲得諸多資本的青睞。成立至今,蜜芽共完成五輪融資,共計超過20億人民幣,尤其是百度領投的1.5億美元融資,刷新了當時母嬰行業(yè)的融資金額紀錄。
(截圖自:企查查)
然而,一路高歌猛進之后,蜜芽的最后一次融資停留在了2016年,而且其融資額及投資方均未公布。
隨著社交電商的爆發(fā),蜜芽積極謀求新發(fā)展,將經營范圍擴展到社交領域。然而,這次的嘗試并沒有給其發(fā)展起到正向作用,反而讓自己陷入傳銷風波。
2017年9月,蜜芽推出plus會員服務,以“拉人頭”方式開啟社交電商之路。會員體系分為三個等級:plus會員、鉑金培訓師和鉆石服務商。
而在蜜芽規(guī)則中,要想升級會員,需要直接邀請20人、間接邀請80人,且業(yè)績達到6萬元;成為最高級別的“鉆石服務商”會員,則需要產生10名鉑金培訓師,業(yè)績達到100萬元以上。
此外,如果會員邀人拉新,蜜芽也會給予一定金額獎勵。這種“拉人頭式”的會員體系,一度讓蜜芽被認為是打傳銷“擦邊球”。
經歷被資本拋棄、傳銷質疑后,蜜芽的發(fā)展開始走下坡路。
母嬰垂直電商難做
從蜜芽的發(fā)展之路來看,與其原先的競爭對手貝貝、母嬰之家有著相似之處。
2017年,貝貝正式開始集團化的道路,并推出社交電商平臺“貝店”,在短短4個月時間里,就獲得了超百萬的訂單量。
此后,又創(chuàng)建了貝貝網,其市值超過10億元,并在2019年獲得高達8.6億元的融資額。
然而,在社交流量挖掘殆盡之后,貝店在電商網絡平臺的影響力出現明顯下滑。發(fā)展每況愈下,貝貝最終拖欠商家貨款,連夜跑路了。
無獨有偶,著名母嬰電商品牌“母嬰之家”在2019年被曝出經營異常,曾經的注冊地址也已經人去樓空,其線上線下的多個聯系渠道都無人應答。
相似的情況在貝貝、母嬰之家身上接連發(fā)生,如今的蜜芽似乎也要重蹈覆轍了。
究其背后的原因,如今的母嬰市場細分競爭加劇,注重消費體驗場景、綜合服務能力,對于專注于母嬰這一垂直賽道的電商平臺來說,可發(fā)展的機會遠比不上綜合電商平臺。加之獲客成本高、運營效率低,想要實現長期收益并不容易。
但蜜芽并非沒有想過轉變,在直播帶貨興起之后,蜜芽也趕忙跟上潮流。
2020年9月,蜜芽創(chuàng)始人劉楠也開啟了抖音帶貨直播之路,在最初的四場直播中,總銷售額達到9000萬,并多次登上抖音母嬰帶貨主播第一名。
在劉楠看來,蜜芽的長板和發(fā)力點一直在供應鏈上,短板一直在流量上,直播只是開辟一個新的流量陣地和渠道。但從今年開始,她的直播次數降到了每月一次,其對直播的重視程度明顯下降。
后期,隨著對直播的懈怠,銷售額也開始出現虧損。
何況,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短暫的直播紅利很難支撐起長久的發(fā)展,要想長遠發(fā)展,還需要給市場講出更可靠的故事,獲得更多投融資才是適配的策略。
電商巨頭入局,行業(yè)正在洗牌
母嬰電商只是垂直電商的一個品類,以單一賽道去抗衡綜合電商,難免出現“胳膊擰不過大腿”的情況。
近年來,阿里、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頭部平臺發(fā)力母嬰市場,攜帶大量資本入場的電商巨頭們擠壓了垂直電商的生存空間,也極大地削弱了蜜芽等的優(yōu)勢。
在綜合電商平臺的激烈競爭下,母嬰垂直電商的用戶被瓜分,行業(yè)正在重新洗牌,而蜜芽從傳銷風波到關停APP,恰恰印證了市場洗牌的事實。
事實上,放眼整個垂直電商,似乎都進入寒冬。
2021年,第一家撐不住的垂類電商是寺庫。曾經“奢侈品電商第一股”面臨被迫退市的局面,在一年時間里,寺庫的市值縮水了八成。
無獨有偶,在去年年底,主打女性市場的電商平臺蘑菇街被傳出裁員80%的消息,后經證實其裁員比例為30%。但這并不是蘑菇街在2021年第一次裁員,早在去年4月份,公司就以業(yè)務調整為由裁員140人。
(截圖自:電商在線微博)
退市、裁員,頭部的垂直類電商在斷臂求生。而更多的垂類電商沒能跨過2021年,根據鰲頭財經統(tǒng)計,包括衣二三、環(huán)球易購在內的超過100家電商在2021年埋聲晦跡。
在流量見頂和綜合電商激烈拼殺下,母嬰垂直電商也難逃這種命運。
其實,縱觀母嬰消費市場,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孕嬰童產品消費大國,預計2024年母嬰行業(yè)的市場規(guī)模超過7.55萬億元,有著較大的發(fā)展前景。
加之全面放開“三胎”政策的落地,母嬰消費會迎來更大的利好。只是,面對這么大塊的蛋糕,發(fā)展乏力的垂直電商已經很難爭搶市場了。
未來想要與綜合電商抗衡,或許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擁抱綜合電商平臺,以此來謀求新出路。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