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虧一億,“月入百萬”的知乎精英,為何摳不出錢來?
作者 | 金江
來源 | 科技頭版(ID:Topkeji)
剛剛,知乎發(fā)布了截至2021年3月31日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也是知乎上市以來的首份財報。
回想今年3月知乎上市首日就破發(fā),盤中一度下跌超27%,到如今依舊低于發(fā)行價16%左右,顯然知乎的上市并不被市場看好。
那么今天就通過這份財報來看看知乎到底價值幾何。
營收增加,虧損更多
財報顯示,知乎一季度營收4.78億元,同比增長154.2%,遠超此前市場預期的4.61億元;毛利潤為2.73億元,同比增長248.5%;毛利率增長至57%,而去年同期為41.6%,作為首份戰(zhàn)報似乎表現(xiàn)不錯。
具體來看,知乎營收途徑主要包括線上廣告、付費會員、商業(yè)內容解決方案和其他業(yè)務(在線教育、電商等)。
其中,線上廣告收入為2.14億元,同比增長70.1%;付費會員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127%;商業(yè)內容解決方案收入1.21億元,同比增長556.5%;其他業(yè)務的收入為1714萬,同比增長200%。
從上面的數據中可以看到,在知乎的營收中,廣告收入的占比在持續(xù)下降,從2020年的62.4%下降至現(xiàn)在的44.7%,而付費會員和商業(yè)內容解決方案的比重在不斷上升,兩者相加已達到總營收的51.7%,顯示知乎的營收比例變得更為健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知乎在營收、毛利等方面持續(xù)增長的同時,凈虧損也在不斷擴大。
財報顯示,知乎在2021年一季度凈虧損3.24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013億元有所擴大,這主要是因為支出大幅增加,一季度的運營費用達到了6.15億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其中包括了銷售和營銷費用、研發(fā)費用和行政管理費用。
從財務數據來看,一季度知乎銷售和營銷費用同比幾乎翻了兩倍,達3.47億元,據知乎CFO孫偉表示,因為今年1月份是知乎十周年,做了一系列品牌活動,才大幅增加了營銷支出。
另外還有技術研發(fā)與基礎建設方面投入的1.06億元,以及行政管理費用的1.62億元,這一部分主要是因為以股票為基礎的補償費用的增加。
營銷費用的大幅增加也確實起到了作用,知乎第一季度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8500萬,同比增長37.7%,此前招股書中顯示,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知乎平均月活為7570萬,那么一季度月活就增長了930萬。
換算一下新增月活的獲取成本只在37元左右,這對于互聯(lián)網企業(yè)動輒上百元的均價來看,效率還是非常高的。
喜憂參半的變現(xiàn)之路
一直以來,商業(yè)變現(xiàn)都是困擾知乎的問題,缺乏變現(xiàn)渠道也是市場不看好知乎的最主要原因,目前知乎的營收途徑主要有線上廣告、付費會員、商業(yè)內容解決方案三種,占比超過了95%。
首先,廣告方面的營收難以迅速增長,且相對于用戶數量來說,知乎的廣告收入偏低。
目前來看廣告依然是知乎最主要的收入,占比44.7%,但廣告的收入一定程度上是與月活數量掛鉤的,只能隨著月活的增加而緩慢增長,這也是一季度廣告營收增長比不過付費會員和商業(yè)內容解決方案的原因。
同時,知乎的廣告還有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用戶數量所貢獻的廣告收入偏低。可以拿其他平臺比較一下,微博月活為5.3億,一季度廣告和營銷收入達到25億元;B站月活用戶2.23億,廣告營收7億元;而知乎的月活為8500萬,廣告營收僅為2.14億,換算一下每一個月活用戶帶來的廣告收益分別為4.7元、3.1元、2.5元,知乎的最低,也意味著企業(yè)在知乎上投廣告的意愿最低。
其次,付費會員方面用戶增長迅速,但總體付費率依然較低,且每付費用戶平均收益呈下降趨勢。
財報顯示,一季度知乎付費會員人數達400萬,同比增長138%,滲透率為4.7%,低于B站的9.2%。
雖然付費人數創(chuàng)新高,但具體到每個付費用戶所付出的金錢卻呈降低趨勢,從19年到20年,平均下降了11.5%,這也是知乎一個非常大的隱憂,而之所以會出現(xiàn)“年入百萬的知乎精英”卻無比“摳門”的情況,還在于知乎的知識付費并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2019年,知乎推出“鹽選會員”,整合了所有付費產品(電子書、Live講座、讀書會等),但隨著用戶的增多,泛娛樂化的傾向也越來越嚴重,抖機靈的回答與虛構的故事小說充斥其中,反而是深度的內容很難找到,用戶自然不愿花太多錢在上面了。
最后,要說這一次財報比較讓人驚喜的,還是商業(yè)內容解決方案營收的暴漲,收入為1.21億元,占比25%,而去年此項營業(yè)收入為1.36億元,一個季度就達到了全年收入的89%,可見商業(yè)內容解決方案正在被認可。
所謂商業(yè)內容解決方案,其實就是知乎去年才推出的內容商業(yè)化平臺“知+”,簡單來說就是為企業(yè)定制內容,獲得流量推薦,還可以在文中植入轉化插件實現(xiàn)引流,功能類似于抖音的「DOU+」、微博的熱搜等官方付費營銷工具。
這其實也算是廣告的一種,不同之處在于它是軟廣,其本身是有一定的內容價值的,在形式上和普通的問題差不多,用戶同樣可以參與討論,也符合知乎的氛圍,以此就能建立企業(yè)與用戶交互的橋梁,還不會像硬廣那樣讓人反感,未來或許會成為知乎營收的主要支柱。
寫在最后
目前來看,雖然知乎的整體營收并不如人意,但收入結構已經逐漸變得相對平衡,最明顯的就是廣告收入的占比已經下降到45%,不足一半了,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代表著知乎已經逐漸走通了商業(yè)變現(xiàn)之路。
其中付費會員實現(xiàn)了連續(xù)五個季度的增長,意味著知乎對用戶還是有著一定的吸引力的,作為內容社區(qū),這是核心優(yōu)勢。
還有商業(yè)內容解決方案,也就是“知+”業(yè)務,獲得了迅猛的發(fā)展,知乎CFO孫偉披露,知+的客戶數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倍,加上商家競價激烈,單價也有所提升,它們共同催生了這一業(yè)務的良好表現(xiàn)。
另外,作為國內最大的高質量在線問答社區(qū),知乎也確實擁有著穩(wěn)固的護城河,招股書上披露,知乎累計擁有4310萬內容創(chuàng)作者,已貢獻3.53億條內容,覆蓋了1000多個垂直領域,涵蓋超57萬個主題,這些優(yōu)質的內容積累,就是知乎的底氣所在。
在商業(yè)變現(xiàn)逐漸走通且有牢固護城河的情況下,現(xiàn)在知乎所需要的大概只是發(fā)展時間而已。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