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一斤豬肉干只賺1元的騙子,反被坑了440萬
一、這么“敬業(yè)”的騙子,不多見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今年1月,汕頭的李先生在刷短視頻的時候偶然刷到了這樣一個直播:
只見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一位穿著少數(shù)民族服飾的女孩在推薦豬肉脯。女孩說,這款豬肉脯選用藏香豬的后腿肉,來自川西高原,自產(chǎn)自銷,健康又營養(yǎng)。而且價格便宜,一斤只要59.9元。
李先生心動了,覺得這款豬肉脯既天然又實惠,于是下單購買。幾天后,李先生收到了店家寄來的豬肉脯,品嘗了之后卻發(fā)現(xiàn)有貓膩:這款豬肉脯的味道不對。
于是他來到派出所,向民警講述情況。最終,這包豬肉脯經(jīng)食品機構(gòu)檢驗發(fā)現(xiàn),豬肉脯里面豬肉的成分竟然為0%,鴨肉成分倒是100%。
也就是說,李先生被騙了。
很快,涉及詐騙的犯罪團隊落網(wǎng)了。他們一共騙了多少?
去年7月至今年1月,該團伙用鴨肉濫竽充數(shù)“豬肉脯”,銷售額達到驚人的800多萬元。
聽起來,騙子發(fā)了一筆橫財??墒撬麄儏s開始訴苦叫屈了,表示自己根本沒撈到一點油水。
首先,為了騙人騙到位,他們花了大力氣。騙子聲稱,為了推廣這款“豬肉脯”,他們不僅請了主播,還特意找來真牛肉當?shù)谰?,并且布置了草原的背景墻。一來二去,投了一大筆錢。
其次,為了讓更多人上當,他們需要花很多錢買流量和推廣。結(jié)果到頭來,一斤59.9元的“豬肉脯”,流量成本就需要33元,再加上20元的食材成本,制假團隊一斤竟然只能賺一塊錢。
電商君很久沒看到這么“敬業(yè)”的騙子了。只不過他們應該是騙了個寂寞。
按照800萬的銷售額來看,他們總共銷售出去了大約13.4萬斤假豬肉脯,也就是說只賺了13.4萬元。而又按照33元/斤的流量成本來計算,他們竟然花了整整440萬來推廣廣告。
花440萬來推廣,最后只掙13.4萬元,這騙局也太虧了吧?
這個制假售假的團隊,以為自己可以通過騙取消費者的信任實現(xiàn)一夜暴富。豈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他們身后的平臺,早就通過高昂的流量推廣費來敲骨吸髓。
二、騙子為什么看中了二類電商
實際上,這個犯罪團伙主要采用的是二類電商模式。
什么是二類電商?
它區(qū)別于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等貨架電商平臺的模式,主要利用信息流實現(xiàn)“產(chǎn)品單頁+貨到付款”的投放。
這樣說可能太抽象。簡單來說,我們在瀏覽資訊平臺或者短視頻平臺的時候,偶然刷到的那些賣貨的圖文或者短視頻廣告,其實都屬于二類電商的范疇。
這個制假團隊為什么這么青睞于這個模式,乃至于愿意花幾百萬元來推廣?
首先,轉(zhuǎn)化率高,易出爆品。
根據(jù)第三方的數(shù)據(jù),二類電商的投資回報率非常高,可以達到 3.7。而讓李佳琦和薇婭一個月賺上幾十萬的直播電商,投資回報率都只有1.5。
而且,通過二類電商的推廣,一款針對中老年的夏款鞋子,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賣掉了2萬雙。一雙鞋子的售價是199元,所以總共的銷售額達到了驚人的400萬。
這個犯罪團伙想必也是抱著說不定就“爆單”了的希望,砸下重金。
其次,用戶群體主要是下沉市場的中老年群體,更加容易上當受騙。
DataEye發(fā)布的《2019二類電商廣告投放白皮書》顯示,90%以上的二類電商消費者都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
而且二類電商中賣得最好的,也多半是中老年人會使用的東西:成功勵志書籍、老花鏡、男士休閑運動鞋、男士T恤等等。
這群人的特征是什么?有錢有閑,但因為警惕性不強,極其容易中招。騙子正是基于這個特質(zhì)盯上了他們。
再者,商家在二類電商中會有近似“賭博”的感覺,以致于很容易深陷其中。
在二類電商上,能不能出爆品是個玄學:砸重金買的流量廣告,可能很多人看到了,但是卻沒有轉(zhuǎn)化。有時候商家只是投了幾十萬,卻一下子爆單了。商家根本無法預測什么商品能火,只能通過投錢買流量來試驗。
二類電商的收費模式主要包括點擊、轉(zhuǎn)化和曝光。有商家曾表示,自己付出的廣告成本一般在40%以上,有時甚至達到60%。一旦爆單,就能回本。但假如產(chǎn)品無人問津,或者退貨率居高不下,廣告費只能打水漂。
這大概就是騙子為什么砸了幾百萬的原因——不花這么多錢,根本沒效果。
三、割韭菜的利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二類電商或許是假貨的溫床。
商家本身入駐二類電商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只需提供營業(yè)執(zhí)照,繳納保證金即可,保證金標準一般在2萬元左右。
這說明無論是什么三教九流,基本上都能來二類電商賺一筆。
而且因為入駐成本太低,有些商家還會不斷試錯,屢屢在平臺規(guī)定的邊緣試探——反正被封了也沒關(guān)系,再開一個賬號就行了。
最要命的是,二類電商非常不利于消費者維權(quán)。
商家沒有固定的店鋪,只會提供產(chǎn)品詳情頁,屬于“賣完就跑”。消費者如果想投訴該商家,根本無法在平臺找到通道。
臨海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就曾接到這樣一起投訴:投訴人表示,其父母在瀏覽新聞的軟件中看到一則羊絨外套的彈窗。
他們被頁面宣稱的“羊絨外套”、“買一送一”、“七天無理由退換貨 ”等字眼所吸引,訂購了低價“羊絨外套”。
到貨后,投訴人發(fā)現(xiàn)實物與產(chǎn)品描述大相徑庭,根本不含羊絨,而且也沒有買一送一。
由于平臺里沒有客服平臺,也沒有辦法退貨退款,投訴人只好電聯(lián)商家,結(jié)果被商家直接拉黑。最終,他只能選擇投訴到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二類電商就這樣淪為割韭菜的利器。
當然了,二類電商如今也正在慢慢得到規(guī)范中。它也并不是全無好處:比如能夠為中小商家謀發(fā)展,又比如關(guān)注到了下沉市場人群的需求。
只不過二類電商的某些商家,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低成本和爆單,而將法律法規(guī)拋之腦后,那就得不償失了。
大家也別以為這種智商稅輪不到自己頭上。
昨晚,我的母親就拿著手機問我,她能不能買一款“售價19.9元的防曬霜”?
原來是她在看短視頻的時候,偶然刷到了這么一則賣防曬霜的廣告,被19.9元的價格所吸引,意圖下單。
而那款防曬霜,其實是個微商品牌,早已臭名昭著。
當你的父母興高采烈地刷著手機,看著屏幕里琳瑯滿目的信息流廣告的時候,焉知他們不是下一波被收割的韭菜?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quán)行為,侵權(quán)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