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融版圖擴容 流量變現路再添一把火
滴滴的金融夢,仍在持續(xù)。
3月26日,銀保監(jiān)會官網公布《關于杭銀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變更注冊資本及調整股權結構的批復》,同意杭銀消費金融增資。
值得關注的是,本輪增資擴股中,杭銀消金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3.34%的迪潤(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子公司,法定代表人與疑似實際控制人均為程維。
重要的是,這意味著,滴滴通過入股方式正式拿下消費金融牌照。至此,滴滴已經摘得第三方支付、網絡小貸、融資租賃、商業(yè)保理、保險代理、保險以及消費金融7張金融牌照,實現了全面“開花”。
業(yè)內分析人士指出,滴滴參股獲取消費金融牌照是其流量變現、跑馬圈地消費金融市場的重要戰(zhàn)略選擇之一。
關于金融領域,除了“集牌照”外,在其他方面上,比如公司組織架構、金融產品,滴滴也沒少下功夫。據了解,早在2015年,滴滴就開始布局金融業(yè)務,并于2016年設立金融事業(yè)部。2018年4月,滴滴上線消費信貸產品“滴水貸”。2018年6月,滴滴上線 “信用付”產品,主打“先打車,后付款”。
兩年后,滴滴全面升級金融事業(yè)部架構,任命滴滴副總裁卓越為金融事業(yè)部總經理。2020年12月,滴滴上線信用支付產品“滴滴月付”,開始試水消費分期。
可惜滴滴金融雖有心崛起,奈何事與愿違。滴滴的金融轉化率似乎并不是很理想。去年11月,有消息稱,多位滴滴金融的內部員工透露,滴滴金融的在貸余額不到200億。然而,當時滴滴出行的月活用戶卻有4億之多。
有行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滴滴以出行業(yè)務為特長,但在其他消費領域表現得不是特別突出,因此自身服務場景比較單一是滴滴這些年金融發(fā)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逐漸認識到自己短板所在的滴滴,也在嘗試做出改變,通過拓展服務轉化場景,試圖搭建更豐富的生態(tài)鏈。
在縱向上,圍繞出行和運輸,滴滴推出了花小豬打車、青菜拼車、滴滴貨運等平臺,覆蓋了更多的出行場景,捕捉到了下沉市場、同城貨運市場中消費人群的需求。
在橫向上,滴滴首先是從跑腿入手,切入本地生活服務場景。去年疫情期間,滴滴出行上線了“滴滴跑腿”業(yè)務,由滴滴代駕司機擔任首批跑腿員,為社區(qū)居民提供生活物資的代買服務。
此外,滴滴還以 “不設投入上限”的態(tài)度開展了社區(qū)團購業(yè)務。去年6月,滴滴在成都試水“橙心優(yōu)選”,此后便迅速在全國擴張門店,搶奪社區(qū)團購市場。到去年12月1日,橙心優(yōu)選已在20個省份上線。截至目前,橙心優(yōu)選網格站數量已經接近3000家。
不過,即便滴滴在其他業(yè)務的布局上已經有所成效,在解決金融轉化場景上有所突破,但滴滴在金融變現的路上,仍然面臨著很多其他束縛,尤其是來自監(jiān)管層面的。
2020年末,穩(wěn)坐互聯網金融行業(yè)“頭把交椅”螞蟻集團被約談后,多家平臺公司的互聯網存款產品被迅速下架。銀保監(jiān)會在部署2021年工作任務時,更是將互聯網平臺金融列為新一年的重點監(jiān)管對象。
行業(yè)風險警報拉響,所有平臺面對的是統(tǒng)一的標準。新形勢下,如今獲得多張金融牌照且正在全面成長的滴滴,或許能重新為自己正名。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info@dsb.cn
